你看你的《千里江山图》我看我的“玉魂国魄”!

※发布时间:2017/11/1 19:31:1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玉魂国魄,是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独特地位的最好诠释。夏商时期的玉器,上承新石器时代“以玉事神”的传统,开创“以玉载礼”的新风尚,下启两周时期“以玉比德”之先声,对后世玉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月24日,《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拉开序幕,来自金沙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院、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的商周时期出土玉器首次大规模汇集一处,为观众系统展示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与新华遗址、河南巩义花地嘴遗址、河南二里头遗址、山东苏埠屯商墓、湖北盘龙城遗址、河南殷墟遗址、山东前掌大墓地、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四川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全国夏商时期12处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玉器精华,再现了夏商时期玉文化的艺术风尚与文化交流盛况。

  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在神州大地上,玉的分布如满天星斗,相互交融。而夏商时期正是玉文化频繁互动的高峰,让我们得以管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源流。

  位于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国内出土夏商时期玉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遗址之一,其中玉琮出土数量超过了全国出土数量的总和。源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十节玉琮,源自黄河流域的玉璋、玉戈、玉钺等,还有古蜀人广泛吸收其他地区玉文化,融合创新后制作出的具有鲜明古蜀特色的玉器新品种、新造型,既是中华玉文化交流融合的,也是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兼收并蓄、包容创新的文化。

  “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到金沙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密切关系,它既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文化向西南地区的大本营之一。”

  数量惊人、制作精美的玉器,显示出玉器在古蜀人神巫世界中的重要作用。金沙遗址现已出土玉器2000余件,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的一类器物。其种类丰富,色泽多样,工艺复杂,许多器物上还保留了制作加工痕迹,这为研究古蜀国的制玉工艺、手工业技术发展等创造了条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玉器在西南地区的起源、发展、演变提供了机会。

  为深入研究金沙玉器制作工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又与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共同组建了“金沙遗址玉器微痕工艺研究课题组”,利用高清微距拍摄玉器之制作和使用痕迹,微痕工艺观察比较等方法,特别是将古蜀玉器与中国其他区域文化乃至东亚地区相关器物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出金沙玉器的造型特点、工艺技术以及来源特色。金沙玉器切、割、琢、磨的微小细节,实则是古蜀文明研究前所未有的全新,为解开古蜀玉器工艺之谜作出了重要贡献。

  玉之滥觞并未止步于成都平原,而是从这一西南广大地区文化交流的“中转站”继续延伸:来自中原地区的玉牙璋,被古蜀的王室贵族不断模仿、复制并创变,再经四川盆地南东南亚地区;有领玉璧、凹刃玉凿等有着鲜明特色的玉器,也曾在越南、泰国等广袤的区域出土,成为不同地区文化交流的有力。玉文化四方,并达数千公里之远,可谓“玉流四极”。

  今年也是金沙遗址博物馆开馆十周年,特展期间,来自国内外40余家文博研究机构、80余位玉文化研究专家也因此齐聚以玉通神、兼收并蓄的古蜀王都,召开“夏商时期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观夏商玉器最新学术,金沙玉器最新研究发现,以宽广的文化视野,引领中国玉文化研究深入。

  在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历程中,古玉器犹如一位使者,从远古走来,起中华文明星光闪闪的点滴。从中原到西北,从黄河下游到长江流域,夏商玉器犹如满天星斗,凝聚了那个时代全部的精华,折射出地域交往的频繁,也反映了古蜀大地自古以来就海纳百川、包容的城市气质;而历经岁月打磨的细微痕迹,则为我们出那个宏大年代的精雕细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