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龙首纹

※发布时间:2017/10/30 15:19: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龙首纹是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主要见于早中期环、镯、璜、管、锥形器以及玉梳背等少部分玉器的外缘,也有个别的圆雕作品。

  良渚早期早段的龙首纹玉器形制多样,多见一类形体很小的玉环,直径约1厘米,龙首圆凸眼,大竖耳,长鼻宽吻,与圆形环体构成首尾相衔的形态。其中龙首上颚略凹、宽吻前凸的形象,似乎受到了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玉龙的影响,但形体如此小巧的龙首纹玉环,却是良渚文化独有的器形。

  早期晚段的龙首纹玉器,形体骤然变大,且改变了前段只琢刻一个龙首的现象。龙首纹饰除正面表现眼、鼻、耳外,两侧面开始出现勾勒脸颊细部特征的扇贝形凸面,组成颇具立体效果的龙首形象。瑶山一号墓龙首纹镯,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龙首纹玉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直径8.2、高2.65、孔径6.1厘米,外缘琢刻四个对称、等距离同向排列的龙首纹,利用玉镯外缘的宽面,表现龙的眼、鼻、耳的正面图像,在两侧边相应的扇贝形凸面上,则刻出上颚深邃的嘴裂,以及头部的后缘。就在这一阶段,良渚玉器中最具原创特征的琮、璧、钺、梳背与锥形器,已全体现身,良渚文化玉器系统初步形成,而由龙首纹变异而来的兽面纹已经在张陵山、瑶山等地玉琮上出现。玉器这一纹饰变化的时间,与琮、璧由类似镯、环的装饰玉器演化为具有神圣功能的特定礼器的过程大致吻合,暗示着这种变化蕴涵着社会学意义上的某种重大变革。

  良渚中期早段龙首纹玉器的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除琢刻单个龙首纹的小玉环外,直径4厘米以上、沿圆周外缘等距离排列或偏于一侧琢刻三个龙首纹的玉环,也时有所见。此外,还出现了璜、玉管、柱形器与锥形器等雕琢龙首纹的器类。其中,玉管与柱形器上的龙首纹,较环、镯上典型的龙首纹,有着不同程度的省减而略显抽象,有的更是体现出明显的图案化倾向。

  良渚中期晚段的龙首纹玉器,目前仅见反山二十二号墓一组六件组佩件玉环,每件琢两个龙首,龙首偏于圆环外缘一侧,也由圆周外缘长方形凸面和两侧边的扇贝形凸面组合而成,但细部简略,趋于格式化,环体厚度也明显变薄。中期以后,龙首纹玉器逐渐淡出,表明良渚文化对外来文化因素的消化已告一段落。

  龙首纹玉器作为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独特类型,早在元代已有出土。元代润《古玉图》中著录的“琱玉蚩尤环”,便是一件琢刻有五个等距离排列龙首纹的良渚文化玉器。据润考证,这种“首尾衔带”的纹饰为 “蚩尤”。因而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些收藏有龙首纹玉器的博物馆,也有将其收藏的龙首纹玉镯和玉环定名为“蚩尤环”的。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