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错的历史 马进贵大师采访

※发布时间:2018-11-18 10:00: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博:加入了金银错工艺的玉器往往有着鲜明的西域风情,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以为金银错最早是西域人发明的呢。

  马:还真不是,金银错工艺最早出现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那时的许多器皿、车马器具甚至兵器上的装饰图案都是以金银错工艺实现的。

  马:只能说现代的工具可能使用起来更顺手,但工艺的基本原理没有本质差别。都是先在器物表面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再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然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

  马:准确的说,人们是习惯把金银错与痕都斯坦玉器联系起来。金银错最早在我国出现的时候,是没有运用在玉器雕刻方面的。是痕都斯坦,也就是今天克什米尔以及北印度地区的人最先在玉质器皿和工具上使用金银错。

  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派兵平定了天山南麓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喀什准噶尔部表示臣服,每年都进贡一批产于巅峰小保姆痕都斯坦的玉器。主要是生活中实用器物,有碗、盘、杯、盒子、洗子、文房用具、刀具等等。器形很独特,胎体薄如蝉翼,纹饰观之凸出,抚之无痕。除嵌有精美的金银丝外,还嵌有各色宝石及玻璃。

  马:那当然了,香妃是回族人,也充满西域风情,乾隆不是很喜欢吗,说明乾隆是个挺愿意接受新奇事物的人,哈哈。

  马:是的,那些玉器上的图案主要是莨苕纹或铁线莲、菊花一类的植物,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而且器形、造型都很独特,工艺又特别精细,把玉质、金银、还有各种宝石的美感协调的融汇在一起,艺术效果肯定常惊人的。

  乾隆本来就酷爱玉器,在这方面有着不俗的鉴赏力,他不仅作诗赞美痕都斯坦玉器精致的工艺,还下旨让清宫造办处仿制了许多类似的金银错玉器。

  马:你是问两者在诞生和发展中是否有过互鉴和融合吧?我觉得两者不存在任何关系,只是我国商周时代的工匠和痕都斯坦工匠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中研究出了一种原理一致的工艺,应该算是个有趣的巧合。商周工匠不曾想到将它运用于玉器,痕都斯坦人可能也不曾尝试在金属器皿上使用。

  博:乾隆时期,由于个人对玉器的爱好,故而产生了大量优质的作品,很多都保存到了今天,但是使用金银错工艺的玉器却仍然不多,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马:金银错本身是难度极大的工艺,而且往往还是在薄胎上实施,一旦在玉器表面开槽不精确,或者将金银丝敲入槽线的时候有丝毫的不小心,很有可能就前功尽弃,整件作品就算毁了,所以出一件金银错玉器很不容易,精品就更难得。

  马:最早呢,其实应该是潘秉衡老先生重新把金银错找回来的,他在市场上发现一把刀的刀柄上嵌有金银丝线,很特别,就买回来自己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来自痕都斯坦的工艺。

  而我呢,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镶嵌了银片的小罐,花纹跟罐体有强烈的颜色对比,非常好看,因为在新疆生活多年嘛,我一眼就觉得这个小罐常具有新疆特色的,我就想知道这个银片镶嵌是怎么实现的。但是当时已经没人懂金银错了,只有带我的师傅曾经跟潘秉衡一起工作,他看过潘秉衡做金银错的东西,于是我师傅就给我讲,但是只能,没法示范。

  马:完全不是一回事,金镶玉工艺是采用焊接、爪齿、包边等方法将被镶嵌物体固定并凸出在表面,这在中国传统的首饰加工行业里应用比较广泛。

  而金银错是开槽嵌丝,还要将金属与玉质打磨成一个平面,最后实现纹饰图案的表现。另外金银错在其他材质的作品,比如青铜器、木雕上都能使用。

  马:根据伊斯兰教文化,装饰图案里是不可以出现人物、动物的,只能是花草植物、几何图形或者文字,而且文字一定是来自古兰经的。伊斯兰教也不允许将他们的真主作任何具象化的描绘,这一点不像汉文化里,经常在各种材质的载体上描摹像、佛祖像。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