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带特点(图

※发布时间:2017-6-18 17:13: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22个省、市、自治区出土过明代玉器。在这些明代各类玉器中,玉带所占数量较多。出土玉带的墓葬自明初至明末贯穿了整个明代。由于玉带与古代礼仪制度紧密相连,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凡出土玉带的墓葬多等级较高,墓主身份有、亲王和王妃、够品级的官员及命妇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出土玉带较为集中的地区有南京、、江西。南京是明太祖削平群雄,蒙元的根据地,也是从洪武初年到永乐迁都前五十余年间(1368-1420年)的明朝中心。在明古中,南京众多的王公、贵族、功臣墓葬中大多都有玉带出土。永乐十九年(1421年)二月,明成祖朱棣迁都,此后一直作为明、清两代帝都。定陵墓中出土了万历使用的多条玉带。另外,在地区发现的一些外戚、宦官的墓葬中也出土了玉带。明代共封亲王62位,受封并建立藩国者50位,王府遍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地,其中江西的藩王墓发现较多,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玉带。此外,一些明代墓葬中还出土了非玉质带板的革带,带板质地有金、银、铜、木、冻石等。

  本文搜集了9个省市出土的明代玉带66副,并参考明墓出土的非玉质革带19副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总结。一、玉带形制分析

  将出土的革带进行排列分析,可以看出每副(条)革带的带板数目不尽相同。经分类统计,在66副(条)玉质带板革带中,20块带板为1副的为34副(条),占总比例近51%。

  再参考有确切块数的非玉质带板革带16条,20块带板为1副革带的有8条,占非玉质带板革带的50%。

  可以看出,20块带板组成一副革带的比例最高。经详细的比照分析,发现这些革带的带板形状和排列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有固定的形式:一副革带由20块带板组成,这20块带板又是由长方形8块、长条形4块、圭形2块、桃形6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按照这一规律再通过对革带具体资料的分析发现,尽管有些革带的带板数量不足20块,但这可能是由于其中某块带板的缺失造成的。带板有可能因各种原因,例如墓主生前使用不当或入土后经盗掘,在出土时已经遗失不全,出土时所见的数量并不能代表整副革带的带板数量。如果在空缺填补上相应的带板,其总数也应该是20块。按照这一推测,把出土的66副玉带中有详尽资料的、带板数量不足20块的(数量小于10块的不计在内)再进行归纳统计,有可能为20块带板的玉带为17副,加上出土时即为20块的34副,共51副,为总数的77%,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见,明代标准的玉带数量应该是20块。

  另外,具体到玉带的尺寸,从出土情况看带板的宽度从2-7厘米不等,参考记载明代权相严嵩财物的《天水冰山录》中202条玉带名称,可以看到有关表示玉带宽窄的几个名称:阔玉带、中阔带、窄带、女带、窄女带、中阔女带说明玉带的宽窄除男女有别外,还有更细致的划分,但因史书中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出土资料有限,所以对玉带具体尺寸的划分,现在也只能等待有更详尽的考古资料后再做进一步的研究了。

  那么,大约在何时明代玉带形成了其标准形制呢?把66条玉带按加工工艺可以分为素面玉带、雕花玉带、包金玉带(含鎏金铜托玉带)和宝带四种类型,即A、B、C、D四类。把每一类中符合标准形制的玉带视为标准型群体,当然不能单纯以带板数量为参考,而主要以带板形状为依据,看玉带是不是由长方形带板8块(七排方和一块中心带板)、长条形4块(辅弼)、桃形6块(圆桃)和圭形尾2块,并将异于标准型的玉带挑出来再分型。

  南京太平门外岗子村洪武十五年(1382年)吴良墓出土玉带1副②,青白玉质,有素面带板18块,长方形3块,圭形2块,带委角长方形7块,半月形1块,各式玉带扣5块。

  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永乐五年(1407年)西宁侯宋晟墓出土素面玉带1副③,共15块带板。长方形7块,圭形尾2块,委角长方形4块,框形带扣2块。

  南京太平门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仇成墓出土玉带1副④(图2),共19块带板,形状有方形带板7块,圭形尾2块,桃形带板6块,长条形带板2块,委角长方形带板2块,带板虽为素面,但每块带板均留有边框。此件玉带可以说是明代标准形式玉带的雏形。

  南京戚家山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俞通源墓出土素面玉带1副⑤(图3),共见素面玉带板21块,其中长方形带板8块,桃形带板5块,圭形尾2块,玦形带环2块,带扣2块,钉形2枚。带板形制较为特殊。

  素面玉带的数量最多,其有19副符合标准形制,即带板形状为长方形、长条形、桃形和圭形,带板数量为20块的,以及现存带板数量不足20块,但仍可以按照带板排列补齐后达到20块的。例如南京郊区郑强墓出土玉带1副⑥,共18块带板,圭形尾2块,长方形7块。小长方形4块,桃形5块。从排列可以看出长方形和桃形分别缺失1块,补齐后便是20块的标准形制。

  另外,在定陵出土了带板数量为13块和12块的玉带⑦,带板形状以桃形和椭圆形为主,这种形制的玉带仅见于墓中,故视为个例。

  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墓出土琥珀腰带1副⑧(图4),共见带板20块,皆以琥珀雕刻而成。其中圭形尾2块,长方形8块,小长条形及带委角小长条形各2块,桃形6块。带板呈紫红色,减地浮雕人物舞狮图案,每块带板上的纹样均不相同,狮子作卧、蹲、跑、回首等不同姿态。人物在狮子旁边做各种牵引姿势。主体纹样之外还雕有火珠、宝锭、珊瑚等杂宝,雕工精致,线条流畅。

  这类纹样的带饰在宋代被称为“狮蛮带”。这是明代出土的唯一一件琥珀带板革带。墓主身份不详,但从其出土东距明岐阳王李文忠墓约150米,西南距中山王徐达墓约200米来推断,墓主可能为李文忠或徐达后代。从墓中出土铜钱最晚为“隆庆通宝”可推知此墓为明代晚期墓葬,但从此带形制和《明史·舆服志》中的记载:“常服。

  洪武三年定,......束带间用金、琥珀、透犀。永乐三年更定,......带用玉......”⑨来判断,此带可能为赏赐之物,时代在明代早期。

  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继妃孙氏墓(万历十年,1582年)出土的一副雕花玉带⑩较为特殊(图5),系由不规则的长方形、桃形、瓜形、吊兰形的16块带板组成,带板上刻画出牡丹纹样并描金,背面有穿孔。这副玉带形制与官带差别甚大,推测可能为命妇的燕居之带,故不具代表性。

  按照A标的划分标准,在雕花玉带中符合标准形制的有13副。如江西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之妃王氏墓(崇祯七年,1634年)出土的玉带1副,共见带板17块,有圭形尾2块,长方形7块,长条形3块,桃形5块,除圭形外,其它形状各缺失1块。带板透雕带翼麒麟、山石、松枝、花卉纹,镂刻精细。

  汪兴祖墓(洪武四年,1371年)出土包金雕花玉带1副(图6),共见带板14块,均为新疆和田白玉质,纹饰玲珑精巧,背面还托以金片。呈葵瓣形带板4块,镂雕云龙戏珠纹,其中有2块葵瓣形带板一侧还作出垂环状,应为蹀躞带形制。另8块呈半葵瓣形,雕镂流云纹,圭形尾2块,雕镂云龙纹。

  南京吴祯墓(洪武十二年,1379年)出土包金素面玉带1副,带板20块。有方形、长方形、长条形、桃形、半月形等多种样式,侧面和下部镶有0.05厘米厚的金皮。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鲁荒王朱檀墓出土包金雕花玉带1副(图7),由20块白玉带板组成,带板多作各种大小的长方形及带委角的长方形。带板全部透雕灵芝纹,并由金片包镶,金片也镂雕花纹。

  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徐钦墓出土包金素面玉带1副,由16块带板组成,圭形尾2块、长方形7块、带插销的长方形1块、带委角小长方形2块、桃形2块、带扣2块。带板托为金质,上镶白玉,玉质洁白无暇。圭形尾的金托上各雕一麒麟,麒麟昂首张口,周围饰云纹,雕工精细。

  南京郊区出土鎏金铜托雕花玉带1副,带板17块,其中圭形尾2块,带委角椭圆形5块,半月形4块,桃形2块,小椭圆形2块,长方形1块,带插销椭圆形1块。形制较为特殊。带板为铜鎏金,上嵌青玉,除圭形尾雕琢瓜果纹外,其余皆雕琢花叶纹。

  为定陵万历、南京魏国公徐墓、南京守备司太监怀忠墓、江西戴贤夫人徐氏墓和梁庄王墓出土的5副玉带。

  定陵出土了嵌宝石的大碌带和宝带各一条,从用料到工艺都体现了帝王之尊贵。由于地位上的差别,在此不用的宝带与其他人做比较。除的宝带外,梁庄王朱瞻垍墓、王文渊墓、沐睿墓各出土一条宝带。

  梁庄王朱瞻垍墓(正统六年,1441年)出土的宝带,带板形状符合标准形制,但其数量为24块,多出2块长方形和2块长条形。

  正德七年(1512年)入葬的王文渊墓出土宝带1副,带板20块,与形制相符。每块带饰表面镂刻缠枝莲,并嵌色泽、大小各异的宝石,最少的一块嵌3颗,最多一块上嵌11颗,共嵌宝石142颗。

  沐睿墓出土嵌宝石金镶玉带1副(图8),这是已知宝带中唯一既镶嵌宝石又嵌玉的革带。形制标准,共见带板20块,金质外框,用垒丝法制成金质地纹,中间镶玉,四周相间嵌有红、蓝宝石和珍珠。现存红宝石70颗,蓝宝石61颗,珍珠风化不存。其中圭形尾2块,长方形8块,长条形4块,桃形6块。

  此外,梁庄王墓中也出土有标准形制的宝带。综上所述,这些异于标准形制的玉带的出现年代主要集中在洪武和永乐年间。这个时期玉带带板的形式呈现多元化的面貌,不但有长方形、圭形、长条形、桃形,还有葵瓣形、带委角的长方形、半月形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汪兴祖墓、俞通源墓出土玉带的形制都极为特别,说明明代早期玉带的形式尚未统一。如果说洪武时期已经有了明代标准形制玉带的大致形式——洪武二十一年仇成墓出土的玉带,但从这种形制玉带的出土数量来看并没有形成制。

  洪武之后的出土玉带资料显示,从正统六年(1441年)的梁庄王墓开始,标准形制的玉带成为主要形制。虽然梁庄王墓中所出宝带的带板数量为24块,但参考所发表的梁庄王墓出土的近十条革带的文字资料可以看出,除宝带外,其余8副为20块带板、1副为18块带板,而且所有革带的带板皆符合标准形制,这副宝带带板数量只是其中的个例。而与梁庄王墓年代相差七年的宁王朱权墓(正统十三年,1448年)所出土的玉带也为标准形制,说明标准形制的玉带在此时已占主流。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