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叶玻璃杯”实为水晶材质“千年乳头香”源自北非树脂

※发布时间:2018-12-29 16:57: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本报讯(记者 朱凯) 记者日前从南京市博物馆获悉,针对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的材料检测工作近来有了许多全新发现:出土之初被认为是玻璃材质的一件山花蕉叶杯,经检测为水晶杯;而阿育王塔内出土的大量香料成分也得到了检测认定,其中包括沉香、乳香等名贵香料。

  《圣塔佛光——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特展》展出期间,一件光亮澄澈的蕉叶杯曾经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球。这件瘗藏于阿育王塔内的精美文物,由一整块通透如玻璃的材质碾磨而成,其造型椭圆,宛如蕉叶,杯口以银鎏金镶边。起初,专家认为杯身为玻璃材质,故定名为“山花蕉叶玻璃杯”。

  然而,后来的检测结果让专家大吃一惊。市博与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合作,通过光性特征和红外光谱检测对蕉叶杯进行材质检测时意外发现:杯身的透明材质并非玻璃,而是更加名贵的水晶。

  市博保管部馆员王军表示,长干寺地宫出土了不少水晶制品,像水晶球、水晶葫芦、水晶念珠以及阿育王塔表面镶嵌的水晶珠等,但体量普遍偏小。“从杯身的透光度看,材质很像是玻璃。当时谁都没料到,古人会用这么大一块整料水晶来做一个杯子。”王军介绍,这件蕉叶杯使用了一整块莹洁无暇的天然水晶,长度达18.7厘米,体量如此之大的水晶制品在同时期出土器物中极为罕见。而工匠的雕琢工艺同样出神入化,就连蕉叶细微的叶脉之处都碾琢得疏朗有致,令人叹为观止。

  看过3年前铁函电视直播的观众或许还记得,当铁函顶盖打开后,现场的考古专家下意识地用手捂住了鼻子——这一举动,让很多观众以为铁函内有“异味”传出。事后,现场专家解释说,测试你的古代身份铁函内散发出的是淡淡的香气。之后的考古发现揭开了谜底:原来,铁函和阿育王塔内瘗藏有大量香料,这也是我国田野考古史上集中出土香料最多的一次。

  为了弄清这些千年香料的具体成分,市博与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科学研究所合作,对出土香料的植物纤维进行了取样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长干寺地宫出土香料主要包括木本香料和树脂香料两大类,具体成分包括沉香、乳香、丁香、豆蔻等。而阿育王塔使用的檀香木木胎,本身也是一种名贵香料。

  在《圣塔佛光》展厅东南角,一个圆形玻璃盘中并排摆放着3根长条形的木片,这就是阿育王塔内瘗藏的木本香料——沉香。据专家介绍,沉香是特殊木材长期吸收树脂出现的“变异”结果,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形成,因其“色黑质重,入水即沉”而得名。专家表示,沉香作为一种极其稀有的高级香料,古时便有“一片万钱”之说,而北宋时期的沉香能留存至今更是殊为难得。

  同样瘗藏于阿育王塔内的一件银盒,也装有满满一盒黄白色的树脂香料,自然干燥脱水后呈粉末状。通过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专家确认其主要成分为乳香。据介绍,乳香主要产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是乳香树树皮渗出的含有挥发油的香味树脂,干燥后多呈泪滴状。据《梦溪笔谈》记载,乳香本名为“薰陆”,“以其滴下如乳头者,谓之乳头香”。

  专家表示,佛教以香来象征者的持戒,因此也被作为供养的重要供品。在密闭铁函和盛香器具的“双重”下,这些名贵香料历经千年时光依然历久弥香,为研究我国古代香料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南京日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卜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社址:南京市龙蟠中233号南京日报信息热线新闻热线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

关键词:水晶玻璃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