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湖北建始让贫困户也有“小确幸

※发布时间:2017/12/5 10:20: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异地搬迁,这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地处武陵山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总人口50多万,13.7万人是贫困户,其中三分之一、4.8万人需要通过异地搬迁脱贫。“要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始县发改局局长方明说,“这是一项矛盾最集中、领域最综合、工作链条最长的全局性工作。”

  金秋十月,穿行在“金建始”的4乡6镇,43个搬迁集中安置点陆续建成,村民们正喜迁新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言语中透露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截至目前,建始县启动安置房建设4186户13039人,完成今年省里下达任务的135%,成为全省易地搬迁扶贫攻坚的“排头兵”。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建始是如何啃下的?

  10月10日,在业州镇柳树淌村集中安置点,50岁的彭明梅正把刚买的厨具搬进新家。她家4口人,按政策分到了一套100平米的新房,直到拿到钥匙的那一天,她没有掏一分钱。

  不锈钢的桌子,罩上红色的桌布,摆上两个热水瓶,几把刷红漆的椅子,在粉刷得雪白的墙面映衬下,家虽然简单,但干净、温馨。

  “东西都是新买的,新家就要有新气象嘛!”彭明梅告诉荆楚网记者,“山上的老房子快30年了,椅子脚都坏完了,风把屋顶的瓦片吹跑了不少,一到下雨天就要找盆子接漏雨。”

  柳树淌村支书魏森林告诉记者,他们村原来申请搬迁仅16户,通过镇村干部耐心宣讲政策,引导群众到安置点建设现场感受,最终有57户贫困户愿意搬迁到该安置点。

  方明介绍,在异地搬迁工作动员之初,全县有愿意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初摸底统计只有9179户28711人,后来各级干部又进村入户“翻烧饼”,光专题督办会就开了十多次,最终将搬迁户精准锁定为14789户48522人,分别增加61%、69%。

  县委、县长挂帅组建工作专班,一名县领导带领一批干部,驻点联络几个安置点,从定址、定规划到定项目、定产业,一底。

  在精准对象上,严格执行“五级审定”程序,“三榜公示”。在补助标准、搬迁流程上,群众代表参加听证会,议决。特别是在户型设计上,充分听取群众,设计出三套不同风格的户型供选择,并预留发展空间。

  在安置点规划选址上,拿出最好的地方,做到“七靠”:靠交通干线、靠中心村或聚居点、靠集镇、靠生态旅游区、靠产业园区、靠城区。

  在具体实施上,集中搬迁与就近搬迁相结合,分类施策。在项目建设上,于法有据、容缺、并联推进,简化流程,走完地勘、设计、环评、造价、等项目前期环节从一般需要20天缩短到3天可开工。

  彭明梅告诉荆楚网记者,今年5月安置点开工,她家的房子从地基开挖、圈梁建设直到验收交房,每个环节都要她签字认可才行。

  彭明梅家出门就是一个大广场,有篮球场、健身器,广场的那头就是群众服务中心,卫生室、银行一应俱全,几百米远就是柳树淌小学。

  彭明梅的邻居、42岁的陈思庄是个标准的留守妇女,老公在外打工,她带着两个孩子。她最满意的事情是“孩子走几步就能上学了”,而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可以跳广场舞。“以前住在山里,一到了晚上外面乌漆麻黑,现在出去都是亮的。”

  业州镇田家坪村是高山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处1600多米。虽然距离县城20多公里,可一走来,全是高等级的硬化公,车程约40分钟。村支书段承勇告诉记者,这里一年四季不要空调,是避暑的好地方。结合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田家坪村正在打造休闲宜居美丽乡村。

  63岁的田家坪村搬迁户申明财虽然患有风湿病,但他主动找到社区干部说,“的政策这么好,我也要做点事,只要社区有需要,我愿意出份力。”

  今年,建始县共统筹财政专项资金近3亿元,争取农发行贷款8亿元,集中用于重点贫困村和安置点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每个集中安置点通、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网络信号,有卫生室、有小学、有购物中心、有活动场地、有群众服务中心、有垃圾收运点。重点规划8条扶贫道交通项目,建成后既解决50多个贫困村8.3万人的出行问题,又为他们铺就一条致富。

  高坪镇青里坝村在村支书唐瑛的组织下,年年办春晚,已经形成品牌。村民们农闲时跳摆手舞、打腰鼓,过年时上台“秀一把”。去年除夕篝火晚会有1万多人参与,连邻村的都来了,场面壮观。

  青里坝村还年年评选表彰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用摄像的方法督促各家搞好卫生。唐瑛介绍,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向农村开战,抵制吵架、赌博等行为,也春节攀比燃放鞭炮的不良之风。如今的青里坝村,家家户户里里外外得干干净净,歌舞声取代了麻将声、鞭炮声,婆媳、邻里关系和睦。

  青里坝村集中安置小区将安置附近9个村的搬迁户,其中一期将搬进42户,二期还规划50户。望着正在加紧建设的5栋住宅楼,唐瑛表示,搬迁来的群众将很快融入这个大家庭,一同追求健康向上的幸福生活。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建始县“一户一策”、一个安置点一个主导产业(企业或者合作社),让搬迁户不仅“有屋住”,更要“能致富”。

  业州镇引入锦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果、蔬、畜、禽、休闲旅游等产业,其中猕猴桃和精品果蔬种植2400亩,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增收。田家坪村贫困户刘冬平的爱人在种猕猴桃,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贫困户邹仕珍在公司干活,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

  猕猴桃是建始的特色农产品,全县有2.5万亩种植。这几天,硒姑娘酒业的副总经理向阳有点忙,猕猴桃收购进入旺季。这家企业以猕猴桃为主要原料酿造富硒的健康白酒和果酒,今年5月刚上市就广受好评。

  “我们每年可收购猕猴桃5000吨,目前准备优先收购贫困户家的,已经登记了400多户。”向阳告诉记者。

  目前,建始县已发展乌龙茶、猕猴桃、核桃、魔芋、中药材等特色47万亩,培植农业龙头企业21家、专业合作社795家,可带动近4万农民增收。

  业州镇当阳坝村村民王自芝、刘志山夫妇凭借在广东打工18年的经验,回乡创办名艺工艺厂,加工树脂类工艺品,提供100余个岗位。谁又能想象得到,风靡全球的迪斯尼玩具,就有可能来自这个小山村。他们目前能生产迪斯尼的100多种玩具,年产值100多万元,带动18名贫困户年增收50多万元。

  高坪镇青里坝村支书唐瑛不仅“治村如治家”,还引进、创办了钟表厂、鞋厂,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已安置贫困人口就业95人。

  高坪镇50岁的贫困户顾兴春,带着双腿残疾的19岁儿子黄景焱,准备从偏远的九龙潭村山上搬到青里坝村。房未交之前,唐瑛就优先安排他们俩在鞋厂上班。“我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有自尊了,生活也充实了!”黄景焱说,他一天可以制作400份鞋面,一点也不比别人慢。赚到钱后,他希望自己创业,这是他的“小梦想”。

  正是通过引导回乡创业人员创办小型劳动密集型工厂、鼓励企业到贫困村建分厂或生产车间等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就近就业,搬迁户“有事可做”。目前,全县已有38家工业企业在村镇落地,可带动就业近8000人。

  此外,建始县还引导搬迁群众参与商贸、餐饮服务和旅游产品开发,培育了一批“小老板”。全县旅游点沿线家;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资产出租等方式,参与农业项目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了一批“小股东”。茅田集镇安置点,通过在一楼建设商业门店出租,将租金收入量化分配到搬迁对象,预计每年户均可分红2000元以上。

  按照计划,建始县2016年43个集中安置点将在10月底全面完成施工,4186户13039名贫困户,将于11底前全部入住。因灾致贫返贫的679户2471人,力争将于12月底前搬迁入住。

  “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这是建始县委谭志国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为全县干部开展脱贫攻坚的座右铭。县长向红林说,各项工作做得实,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建始易地扶贫搬迁才能如此顺利地开展。

  从每个贫困户的切身利益出发,让每个贫困户在搬迁中都有“小确幸”的获得感,这或许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建始经验”的奥秘所在吧!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