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记者在航天一七一所家属院王汉新老人家中看到,小小的核桃竟成了窗台和桌子上的摆设。钳子、锥子、刻刀、小钢锯、镊子及刷子等工具布满了一桌,“这就是我用来雕刻的车间。”随后,老人从抽屉中拿出了6个绿色的锦盒,盒中装的全是些他雕刻出来的作品。有花瓶、茶壶、兔子、金鱼、龙头、火箭等各种不同的样式,几十件精致的作品。
“这个是我最满意的作品。”老人拿出一个用核桃雕刻的圆形花篮说,“这个叫果核百花蓝,是我仿造台北故宫博物馆内一件收藏品雕成的。”记者看到,这是用一个整核桃雕刻成的,作品中间的核桃仁已被掏光,形成镂空,四面还刻着菊花的图案。“这件作品原出自清代雕刻大家之手,现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根据原件的图片测量出各个部位的比例,之后才复制出来的。”随后,老人又拿出一盒核桃雕刻茶壶给记者看,“这些茶壶中间的图案都是用刻刀雕刻成的,纹理都是对称的,非常漂亮” 。
王汉新老人曾经是一名钳工,自从退休后就一直赋闲在家。2009年初,他从上获悉,国家号召要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核雕也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原先是一名钳工,搞核雕正合我的技能。这样不仅能给我晚年生活增添乐趣,还能发扬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他便用做钳工时学的手艺,搞起了雕刻。
“因为是在核桃上雕刻,我使用的工具全都是自己做的。”老人拿起桌子上一支圆珠笔,笑着说:“你以为这个是笔吧,可你再看这笔头是刻刀,是我自己弄的。”记者看到他的工具很特别,其中有一把特殊的锯,一根粗铁丝两头绑了一个厚度0.04mm,宽度0.4mm的钢丝,而且细小的钢丝上还有一排排“利齿”,是用来抛光核桃表面。“这中间的钢丝,用的是手表中的发条,因为它的韧性比较好,很结实。抛表面时不容易扭曲和折断,非常好用。”
工艺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选材问题。王汉新老人说,他雕刻所使用的材料是核桃、桃核和橄榄核。“核桃和桃核在西安都可以找到,但橄榄核却不行。”为了找到比例规整的橄榄核,去年老人专门让儿子在网上从无锡快递了一袋橄榄核过来。自从老人爱上了核雕,家里人吃完水果后核儿都不扔,全部拿来给他,“连邻居知道我有这个爱好,都会把吃剩的核儿放在我口。”
核桃、桃核和橄榄核三者相比之下,老人还是比较钟爱选桃核来雕。“你看这些核儿的纹理都不带重样的,应该说是大自然带领我做出了这些好东西来的。”老人拿起一个核桃指着的花纹赞道。“我经常还要去沣峪口找野核桃。”据老人介绍,野核桃的花纹比一般市场上的核桃花纹要细腻,好看得多,其雕刻出来的作品也比较美观。
王汉新的老伴谢大妈说,自从3年前老伴迷上了雕刻之后,从此便天天在雕刻之中,谁劝都不听。“早上一起来,他第一件事情就是翻开雕刻书籍研究雕刻技术,经常是一钻研就是一天,连吃饭的时间都是我来叫他。”
看着老伴天天这么下去,谢大妈开始很担心,怕影响老伴身体健康,但没想几个月下来,她发现老伴比以往还更加的了。“他还用核桃给我做了一个按摩器,专门按摩脚的,说是脚部多,让我常上去走走,这样有利我身体健康。”随后,谢大妈拿出了老伴做的按摩器现场展示,记者看到这个按摩器外形特别别致,是由40个核桃,分成4排组成,记者随即用脚踩在体验了一次,感觉的确很舒服,同时还能起到按摩作用。来源西安晚报)马谡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