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河南故事】一腔豪气几件陶器 述说洛阳千年繁华

※发布时间:2018-11-5 1:07:3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核心提示最早提出丝绸之这一名称的,是知名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从湖北进入河南,由南阳北上,穿过伏牛山区,进入洛阳;提起河南与丝绸之的文化根源,必须回到千年帝都洛阳。时空变幻,绵延万里的丝上,人影少了,驼群没了,但一头连着洛阳,一头接着罗马的文化交流遗存,却逐年沉淀,历久弥新。近日,大河报记者回到洛阳探寻。

  1870年,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到河南,考察了洛阳南关的丝绸、棉花市场,参观了山陕会馆和关帝庙。而后在《关于河南及陕西的报告》中,首次提到从洛阳到撒马尔罕有一条古老的商,并将其命名为“丝绸之”。

  他在洛阳看到了什么,才笃定将这条命名为“丝绸之”?近日,记者来到洛阳,重走李希霍芬当年——曾经的南关市场,已不复存在,但南关这个地名,老洛阳却耳熟能详,“南关牛肉汤”“南关小碗肉汤”等在吃货眼中,绝对五星推荐;“马市街”“菜市东街”“校场街”“南关码头”等留存的地名,也曾经的繁华。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山陕会馆位于洛阳老城南关马市街,如今,它变身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承担起分享公共文化的新任务。

  山陕会馆馆长孙红飞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一行。山陕会馆内,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等建筑,基本保持着当年模样,遗憾的是,山陕会馆并没有留存任何关于李希霍芬探访的痕迹或史料记载。

  孙红飞告诉记者,清朝末年洛阳商贾云集,只是千年帝都繁华的一段儿。李希霍芬考察的市场是清末,但他口中提及的“丝绸之”,则兴盛于1000多年前的汉唐时期,探寻“丝绸之”的故事,可从汉魏洛阳故城开始。

  永平五年(公元62年),一个贫困的青年跟随母亲定居当时的都城洛阳,他的哥哥被朝廷征召做京官,当校书郎,他也随之成为“洛漂”。

  在洛阳,他以抄书养家。累到手软时,他会丢下笔发呆: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他把这个想法发了个“朋友圈”,结果没一个点赞的,反而收获了一堆嘲笑。青年不服:“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那时,汉明帝刘庄,他有一个开国的爹刘秀,一个被誉为“古人娶妻最高标准”的妈阴丽华。虽然家教良好,但他没能避免一个令数代都头疼的问题: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万里丝,到了西汉末年,只有莎车一个国家跟大汉保持友好关系,其余诸国均依附匈奴,退出“大汉群”,丝绸之中断。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军出击匈奴,穷青年不忘少时志,毅然随军出征。仅1年后,匈奴被打得很服气,西域五十五国全部归汉,纷纷派皇子到洛阳“入侍”,“大汉群”再度人员爆满,热闹非凡,丝绸之畅通,一往东抵达洛阳。

  随后,这青年镇守一方,任西域都护。他的名字在西域越叫越响,甚至超过了撰写《汉书》的哥哥班固。他名叫班超,年轻时的故事被浓缩成成语:投笔从戎。

  当年班超守护的都城,早在东汉末年被董卓一把火烧了。其后历经数次重建、数次,如今记者探寻到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只有庄稼地和部分展示性遗址。

  站在绿油油的麦田边,汉魏洛阳故城文物保管所专家陈建军告诉记者,除了投笔从戎的故事,这座城市还发生过诸如蔡伦造纸、张衡造地动仪、曹植作七步诗等历史事件。2014年6月,汉魏故城作为丝绸之上的一个遗址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这里又在迎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验收。

  陈建军介绍,丝绸之的西端起点是著名的罗马帝国,其版图比秦朝还大,中国商人习惯将其称为“大秦”。其首都罗马与洛阳一样,是一个国际性大都会,中国的丝绸在那里就像珠宝一样昂贵。

  为将大秦拉进朋友圈,班超于永元九年(公元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一西行至条支(波斯湾),欲渡海,却遇到了安息国的船夫。船夫称,不准备3年的粮食是到不了大秦的。甘英了船夫的夸大其词,望而却步,这份“好友申请”发送失败。

  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到过大秦?实际上是有的。《魏书·西域传》记载,“从安息西界循海曲至大秦四万余里,于彼国观日月星辰,无异中国”。这说明,北魏时期曾有人亲至大秦作过实地考察。

  东汉至北魏期间,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上,商队连绵。千余年后,还留下什么?记者采访中发现,各式各样的丝遗存犹如明珠散落洛阳大地,熠熠生辉。

  宫城正门的大街,向来是最高端的街道。三国时期,帝继续以洛阳为都城,在宫城正门外修建一条宽约40米的大街,街上安置象征丝绸之商贸繁华的铜驼,这条街遂被命名铜驼大街。

  目前考古发掘的铜驼街遗址,仍有清晰的车辙痕迹。铜驼的叫法一直影响到唐宋时期,洛阳城中有“铜驼陌”,这里人烟稠密,每当暮色茫茫,家家炊烟袅袅,犹如蒙蒙烟雨,被誉为“铜驼暮雨”,成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海淘”“代购”“国际贸易”,你以为是现代才兴盛的行业吗?实际上,从丝绸之兴盛之初,洛阳城里就遍布“代购”的身影。当时汉魏故城中有三个大型贸易市场:金市、马市、南市,有大批的西域胡人前来洛阳经商贸易、。城中建“蛮夷邸”“胡桃宫”,专门款待安置西域人住宿。

  汉使兼顾商贸,而有些商人也带着丝绸、,冒充汉使到西域去,换取奇珍异宝,如珊瑚、琉璃、琥珀、香料等物,再运回洛阳。在洛阳博物馆,记者见到有东汉时期的玻璃瓶、北魏时期嵌蓝宝石金戒指等。

  丝的,不仅有贸易,更有文化。公元64年,汉明帝派遣使者沿“丝绸之”赴西域取法,在洛阳创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至北魏时期,洛阳城内有1367所,最著名的是皇家永宁寺。

  白马寺至今香火不断,但永宁寺却已只剩下一段塔基遗址。据介绍,永宁寺塔高“四十九丈”,合今136.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西域波斯国僧人达摩来游洛阳,感慨此寺精丽,从来没有见过!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木塔为火所烧,大火三月不灭,“周年犹有烟气”。1979年,在发掘永宁寺塔基时,出土了精美的塑像和建筑残片,其中有胡人形象,目前在洛阳博物馆有文物展出。

  核心提示唐代的东西两京(洛阳与长安),通过丝绸之与欧洲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连接到一起。经过长期、互信的接触,东都培育出成熟的、较为稳定的消费市场,进出口贸易格外繁荣。在这个大背景下,1000多年前的洛阳“胡风”盛行,西域的骆驼、胡人形象,成为制作釉陶器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如今,它们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中,仿佛从盛唐穿越而来的文化使者,无言地讲述着当年的丝盛况。

  横贯我国东西的陇海铁,每天运送数不清的乘客。然而,少有人知道,陇海铁最早一段修建于1905年,开发商是清,项目连接开封和洛阳。

  在修建过程中,洛阳北邙山一段的发现,让埋头干活的工人们惊呆了,这里挖出的唐朝墓葬,出土大量釉陶器,器形中有骆驼、马等动物形象,骆驼身上背着丝绸、干粮、肉块,俨然随时准备远行,色泽艳丽、流光溢彩,前所未见。

  波兰裔法国籍桥梁工程师约瑟夫·斯卡尔贝克,参与了当时汴洛铁修建。他拍了大量铁施工和民俗风情的照片,其中包含这些精美的釉陶器。

  发现之初,这些器皿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直到初年,古董商将它们运至北平()琉璃厂后,才引起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人的重视。罗振玉喜欢这种器物到什么程度呢?他在《俑庐日札》记录道:“北方古冢中明器……其陶器之上绿色粗釉,现金银光采者,价尤昂,俗谓之金银釉。”这种器物被命名为唐三彩,在琉璃厂迅速“走红”,受到世界各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随着唐三彩越来越多的出土,一条繁荣东贸易、文化交流的丝绸之,也掀开了它属于盛唐时期的神秘一角。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大力平定外患的唐太李世民迎来了“成效”:安国大首领率子安菩归顺大唐。

  安国,中国隋唐时期中亚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之一,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这九个国家被统称为“昭武九姓”国,他们处在古丝绸之上,世代善于经商。

  既来之,则安之。作为“老外”,安菩在大唐活得很滋润。他骁勇善战,唐朝边疆,被封为五品京官和定远将军。安菩过世后,最初葬在长安,40年后,他的妻子何氏离世,儿子安金藏将父母合葬在洛阳南郊龙门东山北麓,大量三彩品。

  如果不是1981年修建龙门啤酒厂,安菩夫妇的故事或许会一直深埋地下。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墓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共129件,墓志铭清清楚楚记录了墓主人的故事。

  在珍宝馆内,陈列着一匹三彩骆驼、一匹黑釉马。其中,骆驼颈上曲,头昂扬,张口嘶鸣,双峰间搭着兽面托囊,托囊前后是丝绢,还有小口瓶、鸡头壶、干粮袋和肉块。“丝绸之繁荣的景象,通过这个三彩骆驼,可见一斑。”洛阳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两样精美展品,都出自安菩夫妇墓,其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在博物馆也多有展出。有趣的是,安菩夫妇墓的三彩,有意无意,总是一中一西,除了丝上的骆驼对中原的马,还有各种异域风情浓郁的胡人俑和身着典型汉服的侍女俑。

  洛阳作为唐代东都,女皇武则天的神都,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外国使节、留学生、僧侣及商客云集于此,胡风盛行成为当时皇亲国戚的“标配”。

  考古发现,巩义黄冶窑是洛阳唐三彩的重要产地,其烧制的唐三彩不仅供给洛阳,还供给长安,或通过隋唐大运上南下,出口海外。尤其在丝绸之沿线和海通线附近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奈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等。

  直到今天,烧制唐三彩的技艺并没有失传,洛阳民间有大量工匠,在潜心烧制,唐三彩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记者来到洛阳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门址南侧考古发现有唐代道遗存,分布着密集的车辙、脚印、动物蹄印,其中就有骆驼蹄印。

  据介绍,隋唐时期,沿丝绸之进入洛阳城的外国使节、商人和僧侣等,绝大多数经由洛阳城的正门定鼎门入城。

  绘画,能直观反映出唐代场景。近日,记者在洛阳市古代艺术博物馆见到了两幅与丝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古墓壁画,副馆长韩彦刚介绍了墓主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先从武则天说起。武则天有个儿子叫李旦,曾被封为安国相王,他的两个妃嫔,唐氏、崔氏去世后,墓葬中绘制了大量精美壁画,反映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生活场景。其中,唐氏墓中有胡人牵着骆驼出行的内容,骆驼背上的丝绸清晰可见。

  安菩夫妇墓除了出土大量唐三彩,还有一件经典的文物:东罗马帝国福克斯时期所铸金币,是洛阳出土时间、地点、时代最明确的一枚。

  丝绸之不仅是一条交往、文化交流的通道,更是中国与西亚、中亚地区进行经济贸易的重要纽带。建国以来,洛阳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丝钱币”,包括金币、银币、铜钱3种形式,数量总计300余枚。

  忽悠美女老板结局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