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皇室”、“官窑”款的思辩

※发布时间:2018/4/27 18:53:3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图示底款的瓷器,藏家一般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日本海事协会瓷器有限公司”从中国江西景德镇定制的“御用或皇室”专用的瓷器。

  根据“IMperial”(帝国、皇室)和“Superior”(至高无上的)的译义,权且接受“御用或皇室”这样的解释。但是不是因为“Ironssone”(简译为“铁矿石”)和“China”,或者缩写的“N.K.”和“CO.”,就认定是中国景德镇的东西呢?

  “Ironssone China”日文的翻译是“坚质陶器”或“硬质高强精陶”,应该说这个解释是合理的。去日本瓷器商的网页上看看,日本多是把瓷器用英文拼音“China”来表达的。因而,这款东西跟“中国”这词是扯不上关系的。至于“日本海事协会瓷器有限公司”这词是从哪里出来的?却百思不得其解。单凭“N.K.”和“CO.”的简称判断,是不可信的。

  正巧,家里有四、五个扔在一边的旧盆子,无意的翻看了它们的底款,竟是图示底款同样的图案。不同的细节是,缩写的“N.K.”不用缩写,而是完整的英文字母拼音的语句:

  翻译“NIPPON KOSHITSU TOKI”,因为第一个单词Nippon(日本)是日文平假名拼音,所以整句都应该是平假名拼音的。

  第二个单词KOSHITSU在日文官网上译为“皇室”,参考《神道基本用语词条》的注解,如:Kosu saishi(皇室祭祀),Kosu Shinto (皇室神道)。但一般可以单译为“个室;单人房间”,比如:Kosu no tekunikku(日本电影《单人房间的技巧》)。第三个单词TOKI是地名“土岐”。所以,“NIPPON KOSHITSU TOKI”翻译的中文应该是:“日本-皇室-土岐”。用现今习惯的说法,就是“日本官窑土岐”。(后面的CO是图文版权符号。)

  最下面一行是英文的“日本制造”。因而该底款的全部内容是:皇室硬质瓷器/日本官窑土岐/日本制造。

  日本战国时期美浓国的窑业是从7世纪制造须惠器开始的,此后于8世纪中叶须惠器生产一度中断,到10世纪,在猿投窑的影响下,作为灰釉陶器生产窑而得以恢复。12世纪转入茶碗的生产,进入15世纪以后,美浓窑业引进了古濑户系的施釉技法,从而作为代表日本的施釉陶器的生产而长盛不衰。1567年,织田信长攻克了当地的主城稻叶山城,并将之改名为岐阜县。据说,其“岐”字来源于周文王的龙兴之地岐山,有自诩为新时代的之师的含义;“阜”字来自于中国古代孔子的故乡曲阜,是希望岐阜这里能够繁荣太平。而代表岐阜美浓烧瓷业而闻名的有多治见市、瑞浪市和土岐市。也就是说,作为美浓烧的产地,土岐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闻名土岐市则始于1567年。

  我们知道,世界陶瓷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是顺着陶、软瓷、硬瓷、骨瓷这条过来的。18世纪以前,除了中国,世界上较先进的瓷业基本上都还处在模仿中国硬瓷的软瓷阶段。

  欧洲第一个成功生产出硬质瓷的国家是。1710年1月,萨克森大公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用拉丁文、法文、德文和荷兰文发表宫廷最高,宣布萨克森大公国研制成功“在透明度和其他特点方面与中国瓷器完全相同的瓷器”,同时在德累斯顿建立皇家迈森瓷厂生产硬质瓷。

  1750年法国奥尔良公爵在法国勘察瓷土矿。60年代,法国塞夫尔(Severes)瓷厂在利摩日找到高岭土矿藏,成功生产出硬质瓷。法国由此成为继之后第二个生产硬质瓷器的国家。塞夫尔瓷厂不久便取代迈森成为引导欧洲瓷业潮流的领头羊。

  英国直到1768年,威廉.柯柯沃斯(William Cookworthy)获得硬质瓷生产专利,并于同年从广州进口中国制瓷设备于浦利茅斯建立英国第一家硬质瓷工厂一一“新广州瓷厂”。

  1796年柯柯沃斯的硬质瓷专利到期后,许多瓷厂才纷纷开始生产硬质瓷。但因为生产工艺、管理、成本等原因,产品仅限于高档的皇家用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