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飞发铺、街头写挥春……他用陶泥记录佛山消失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7/8/18 17:50: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他们并不是闲着没事在吵架,而是因为当时理发店没有电风扇,只能靠轮到下一个理发的顾客拉草绳摆动帐幕来消散热气。

  这一幕极具岭南特色的生活场景,如今在佛山已经见不到了。但是,石湾陶塑大师黄焯南,用他的一双巧手,为我们还原了已经消失的“街头旧景”。

  理发店的场景是黄焯南的亲身经历。“小时候要妈妈给钱才能去理发。当时在市区理发一次要2毛钱,但是在城郊只要5分钱,省下来的钱用来买铅笔和冰棍。”

  这件陶塑作品《飞发铺》,来自黄焯南创作的《城市旧事》系列作品。这个系列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佛山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城市旧事——挥春》。临近春节,街头摆摊的老人挥笔写挥春,顾客笑着从口袋里掏钱,旁边还有个调皮可爱的小孩。

  《城市旧事——补胎》。一辆掉漆的老旧单车,一盒工具,一盆水……一位老师傅坐在小凳上,专注于修补手中的轮胎。

  “时代的发展,让很多的老东西、旧行当从我们的生活里慢慢消失,所以我想用这样一种方式记录下来。”

  如今已经名满石湾陶艺圈的黄焯南,在2016年5月获得“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他的多件作品也被国内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永久收藏。

  1961年,汾江大桥建成,成为佛山的新地标,很多画家纷纷前往写生。家住在汾江河边的黄焯南常常跑去围观,帮忙给写生的画家打水换水。

  “当年倘若能懂得‘转弯’,去考其他对身体素质要求没那么高的专业,譬如工艺系、国画系,或许人生会有很大的不同。”

  此后,黄焯南在佛山市球墨铸铁研究所做铜塑制造,后来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从事艺术创作、铜塑铸造。

  直到2006年,黄焯南才算是真正石湾陶塑的创作之。那一年的大洪水,把他的雕塑作品都给泡坏了,看着这么多年的心血,黄焯南非常失落。

  在师兄钟汝荣大师的劝说和提点下,他决定往陶艺方向发展。把握住了这次“转弯”机会的黄焯南,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也成了一代陶艺大师。

  黄焯南很擅长速塑,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件陶塑作品。2009年评广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职称的实操现场,要求陶艺家进行现场创作。

  很多参赛者都拿着草稿或半成品去“走过场”,只有黄焯南带了一块泥从头开始创作,但他在半小时内就把一个中秋赏月的陶艺作品创作出来,速度之快,让现场评委啧啧称奇。

  “好似在创作作品《打铜煲》之前,我会先了解打铜煲需要用到的工具和工序,仔细观察打铜煲的各个细节,在心里记住打铜煲人的动作神态。然后在脑海里构思描摹了无数遍,最后画面成型了,才开始进行创作。”

  “石湾公仔,做得最多的就是神物,但我不喜欢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我希望通过陶塑,把老百姓的生活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曾经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一炉窑火,烈焰铸陶魂”。佛山石湾公仔历史悠久,代代艺人承先,佳作不绝。石湾陶艺大师黄焯南的“城市旧事”系列,拾取市井生活之百态,反映小城生活的苦与乐,为我们保留了佛山消失的城市记忆。

  一间工作室,容下梦想,也包含着热爱。黄焯南老师很乐意给我们分享他的故事,跌跌撞撞的人生经历听上去似乎不完美,却恰恰让他的艺术生涯更加丰富。他能读懂自己,将热爱融于作品,作品有了灵魂,城市原生态的东西在他的创造下也找到了最适合的话语。

  推荐:

  

关键词:陶泥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