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你不得不知道陶艺小常识

※发布时间:2016-8-22 13:19: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陶艺既古老又年轻。几千前几百年前的制陶手艺在今天仍然能看见它们的遗迹。

  一、模制法

  A、出现:新石器早期。

  模制法即以模具为依托的陶器成型方法。它的初级阶段是模具敷泥法,我国最早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就是以这种方法制成的。而成熟阶段的模制法则盛行于黄河中游的庙底沟、龙山文化。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在模具上敷泥,后者却是在模具上垒筑泥条。

  B、遗迹:现在代表工艺,石膏注浆法。制陶人按照自己的设计的陶具形态制作内部凹陷形状的石膏模具,灌注调配好的泥浆,打开石膏模具取出晾干。其工艺难度在于石膏模具的制作与泥浆的调配。

  三、轮制法:

  出现:新石器晚期。

  用陶轮加工陶具的方法。陶轮亦称陶车,是一个固定在矗立的短轴上的圆盘。加工陶坯时,把合好的泥料放在转动的轮盘上,借助陶轮旋转的力量,用手掏料,以提拉的手法制成陶坯。

  遗迹:现在代表工艺,拉胚法(潮州手拉壶)。技法上跟几千年前的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主要是器具的跟新,以前用人力转轮如今变为电力转轮。

  四、彩绘:

  彩陶——新石器晚期,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彩陶最具代表性是唐三彩。此后瓷器的出现大量取代陶,彩陶式微。

  彩瓷——彩瓷出现的前提是白瓷的出现。原始青瓷(商代),青瓷(汉代),白瓷(唐代)。唐代出现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彩瓷艺术的瑰宝。(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统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制出大型瓷器,并成功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釉

  瓷在艺术上器型感变弱,主要在彩绘与瓷釉上彰显出来。如上面说的青花瓷。

  釉:釉陶,汉代制陶业的一项新发明,是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的釉陶。烧成温度约为摄氏800度左右,内胎呈砖红色。釉药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铅,故称“铅釉”。

  釉瓷:青瓷出现即有釉瓷的出现。唐代出现雪花釉、纹胎釉。釉的艺术巅峰在宋代。五大官窑烧制的瓷,釉面浑厚玉润色彩明丽自然又舒适,后代再也无法比拟。如今很多陶艺爱好者会在同一陶器上尝试不同的釉色制成色彩斑斓的不同器型。

推荐:

关键词:石膏彩绘磨具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