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流失、收入下滑、人才流失,很多人问我传统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我的回答是:有,但翻身的机会窗口很小,也就三到五年!
自从习总关于融合讲话以来,传媒界关于融合的调子也随之高了起来。然而,传统规划的都是以自己的内容为核心,建立媒资中心,通过中央厨房一菜多吃,实现台网联动、多屏、多屏互动。有的甚至还设计出媒介跨界,比如做也做同类的视频,找电视(网站)渠道落地.
这是人类的惯性思维在。就如同工业时人们试图给大石头碾子装上发动机.因为千百年来,“碾子磨面”已经天经地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式。而事实上,人类后来根本不是把发动机装在石碾上而是用发动机带动很小的磨轮,麦粒从上部流进去,从下部出来的就是面粉。
同理,一两百年来沉淀下来的、、、电视这些传统,它们的形态,它们的内容、渠道、介质、受众、赢利等要素已经地成为人的思维定式,成为我们思想深处的“石头碾子”。大家惯性地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称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思维惯性是一种普遍的人性,无所谓好坏,正是因为这种惯性,才使得人类社会得以按照某种径稳定的走下去。当然,人类如果仅仅依靠惯性思维,社会的发展就会一条道跑到黑,甚至在错位的线上徘徊踯躅。
好在人类思维方式还有跳跃性和创意性的一面,所以,当人类实验了给碾子装发动机的高能耗、低效率后,很快就想到了磨轮。现在,我们讨论传统向新转型,也必须让我们固化的思维跳跃一下。
如何跳跃呢?首先我们必须回归事物的本源,既回归于的本源。那么,的本源是什么呢?的本源是:信息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它就是新,而不要用互联网传、传、传电视。这完全是两回事儿。
如果以“信息”为出发点,你就会发现,我们为、节目、广告等传统的要素、环节,在互联网上设计的“中央厨房”、媒资库等所谓的新规划全是人类正准备废弃的“石头碾子”。
因为,新会重构自己的内容形态、运营形态、盈利模式。换个角度说,如果互联网是信息发动机的话,传统这盘石磨,只有找到全新原理的磨轮,才能完成新旧的涅槃。
届时,互联网新与传统相比,除了信息这一点是相同的以外,其它的全都会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次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融合,创造的是新“”,而不是简单的进化、改良。是孢子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巨变。
为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互联网+”这一概念,这个“+”号,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宏观趋势,而具体到与某个行业深度融合时,它却绝不会是简单的加法。因为互联网自身有自己的技术、逻辑、接口,而传统行业(比如)也会有自己的定位、功效、流程等,双方这些复杂的要素绝不是一一对应的相加关系,这种融合发生的不会是物理反应,而是深度的改变事物性质的化学反应,甚至是核子反应。
综上,在我们进行融合的设计和实践之前,首先要厘清深层的“道”,就是方向、本质、原则。有了“道”,我们才可以考虑“术”,也就是具体的方法、步骤。否则,道没搞清楚,等于在你出发时就已经失去了75%的成功概率。
正是基于失了“道”的出发点,这几年融合的寥寥,这也严重打击了一些人的信心,有位界的大V就曾在微信里对我说:“我们把太多精力放到新,新模式等宏观问题上,恰恰忽略了传统自身的这个根本,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管理体制的,节目内容和编排的创新实现的发展。”
对于他的这番话,我实在无从回答,我脑海里闪现的是一位用手工织布的老婆婆,在工业时,还在研究如何蹬脚踏板以提高速度;一位老公公,在工业中,却还在潜心研究如何将磨盘上的碾子打磨抛光得更,以便省力。这画面让我心生悲悯!以上说的是传统人,还有一股力量是有技术专长的人,惯性思维下,他们也在做着改良石磨的事儿。什么OTT、DVB+OTT、智能电视、高清电视、智能手机封闭生态……且不说这些东西严格讲就是一台小电脑,只要到了用户手里,你就失去了掌控权,你发的是央视的盒子,卖的是乐视的手机,而观众瞬间可以把你所有竞争对手的客户端都装进去,也就是说你以为这硬件是你的儿子,其实他管谁都叫爹,你根本无法建立起封闭、的体系。
也不说你的机顶盒、智能电视、智能手机,若没有乔布斯、雷布斯的粉丝效应罩着,售出以后三年内就会被用户换掉(布斯们的在多变的用户面前也可能随时消失),很难累积出足够的用户规模。更要命的是你这套投资巨大的体系即使建立起来了,运行的无非还是和节目公司制作的传统线性的电视节目。而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些节目都是行将被淘汰的石头碾子,你无非是为这些碾子做了个高级一点的滑道嘛!
千万别跟我说“人类是离不开电视的”,人类离不开的是视频,而不是电视。更确切点说,人类是生活在影像世界里的,人类离不开的是移动影像,视频是目前移动影像最好的记录方式,而电视只是视频技术和传输技术处于低级状态时,最低端而广泛的应用。就像我们曾笃信人类离不开粮食,而事实上,人类离不开的是能够提供营养和能量的食物,粮食只是初级温饱阶段最普及、最直接的食物。不信看看我们今天的餐桌,与鱼肉蛋奶蔬相比,直接的粮食消费还有多少?
这就意味着我们给传统电视这个大碾盘修筑的这条高大上的滑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滚下来的碾子会越来越少。即使硬把它们搬到这条技术通道里,这种为了满足最大公约数的大众文化快餐,也将退化成文化垃圾,也会无人问津。不信闭上眼睛你还能数出你钟爱的的多少档节目?那些收视率不足0.5%,号称大众文化却不为大众所知的栏目不是垃圾又是什么?文化垃圾装进电子垃圾,依旧是垃圾。
我们现在就可以大胆地预测,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传统的内容形态将很快进入到中国人所经历的食物演化进程,既人们只吃细粮或粗粮细作的少量粮食,更多的粮食都将成了鱼肉蛋奶。对应的内容就是内容的精品化和高度的专业化、个性化,其它空泛的内容都将成更符合人性的全新互动的节目形态。
首先,我们要参透人性。互联网改变的是人类信息的方式和能力,但它短期内无法改变人性,事实上,互联网上所有成功的应用都是从人性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满足人性。只有理解人性才能理解新,这个功课必须做,我们千万不能浮躁地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其次,人性中的、探索欲、沟通欲等底层而强烈的成就了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满足这类普遍性的基础人性,需要十分庞大复杂的软件系统,需要的是平台的构架力。这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要从更具体、更细致的人性需求入手,不要上来就想做平台,平台不是硬做出来的。平台都是像生命一样,从胚胎成长起来的。
最后,要明确的是我们的优势。千万不要说我们的优势是内容,那是我们笨拙的碾盘,我们的优势是长年积累的公信力、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记录再现符号的驾驭能力。这些才是互联网公司短期内无法超越于我们的。
让我们先梳理一下我们传统的、、、电视。其实它们在内容上几乎完全是相通的,只不过电视是用频道及下属栏目加以区隔,纸媒是用版面及下属专栏加以区隔,因此我们以一座省级为例,就可以代表所有传统:
一个一般有十个频道,每个频道有20到30个日播(周播)节目,每个节目有3到5个常设(非常设)板块,这就意味着按最小的归类划分,保守估计一个也有300到600个常设内容。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内容,如果观众不喜欢,我们恐怕早就把它们砍掉了,显然之所以它们得以常设,是因为观众需要这方面的内容、信息,这些内容符合和触摸到了观众的人性。
好了,这几百个细分内容就是我们新的拓展方向,任何一个细分内容都可以做成一个满足人性的互联网应用。比如,一个少儿频道,它会分成三类内容,一是给父母看,二是给孩子看的,三是给父母和孩子看的。我们在这里无法把它们一一细分,只拿“给孩子看的”往下细分,可以分为动画片、儿童音乐、儿童手工、儿童教育(其实这一级,如儿童教育还可以按科目细分)等。
我们再拿其中的儿童手工详细举例,这个儿童手工就可以做成一个很好的应用软件,教孩子们折纸、剪花、自制玩具。现在手机、PAD的触屏技术非常成熟、方便,孩子们完全可以在屏幕上先,搞明白了再用实物实践。接下来规划好对孩子的励机制、与孩子的沟通机制,以及用户、数据、付费等机制。
至此,一档真正的互联网新应用的内核就规划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找懂互联网产品的人员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找技术人员具体开发了。
这样的新才是用文化产品的思维代替传统的思维,用游戏(应用)的思维代替传统节目(专栏)的思维。
三是不管你出身什么,在互联网的应用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四种记录(再现)符号你都可以灵活使用,根据需要而定。
四是地方要特别留意接地气的应用,比如家政服务、定电影票、定餐厅、本地实时交通信息等,这些都是异地竞争者无法与你竞争,外地用户也极少需要的信息服务,这恰恰是你的天然优势。食人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