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在石头上雕刻梦想的人 石雕创作只有减法

※发布时间:2019-1-19 18:31:2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美女护士也疯狂

  在精品馆的展柜里,石雕摆件形态各异,形神兼具。记者被其中一尊汉白玉雕刻的手惊艳到了。纤细、灵巧、优雅,更接近于工艺品的感觉。刘国文告诉记者,这件作品是他近两年正在琢磨的从大型石雕到小品雕件的创新之作。

  “惠安石雕刀法融精致与古朴大方为一体,充分显示了古代惠安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刘国文把自己的技艺归结为传承了祖辈们的高超技法,“赋顽石以,寄观者以情思。千百年来惠安的石雕祖师们不断通过对大自然的,以及生活、劳作实践,在刻刀和锤钎或轻或重的凿击中,将身边熟悉的物体形象提取出来。”

  惠安农村曾流传“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有一手”的歌谣,这是对惠安石雕工的真实写照。刘国文介绍,石雕工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很小就跟着父辈学会了这门手艺。他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没有豪言壮语,却实实在在。

  但传统的技艺是在师徒间或家族中以口传心授方式承传,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工厂内的学徒很难真正学到传统石雕工艺的精髓,故整个石雕行业后继乏人,传统技艺日益陷入濒危状态,雕艺人才面临断层,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石雕创意、研发、设计人才,这正成为惠安石雕产业转型升级上的绊脚石。

  “石雕工作相当艰苦,工作量大,工作差,年轻人不愿意干。而石雕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成才需要多年火候。”刘国文感叹道,他学艺时,工劣,但凭借着对石雕的热忱,反而不觉得苦。

  从“叮叮当当”的凿刻声中走来,刘国文已在石雕行业精耕细作30多年。15岁学艺,后到石雕厂当工人,皮破血流,老茧满手,十数年才娴熟地掌握了圆、浮、透、线、沉、影等传统雕刻技术,练就受益终生的基本功。

  继承、创新石雕技艺是刘国文的追求。1993年至2000年,他无偿担任母校惠安五中石雕影雕教师,教出近千名学生、徒弟;他率先垂范,引导组织雕刻艺术界人士参加各种雕刻艺术班,推广新型雕刻工具在业界的使用。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