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培资讯丨研培计划资讯摘要汇总(第44期)

※发布时间:2023-2-14 13:22:31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遗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目前全国已有112所高校先后参与,涉及纺染织绣、陶瓷烧造、金属工艺、雕刻塑作、漆艺、建筑营造、编织扎制、家具木作、工艺绘画、服饰制作、造纸和笔墨砚制作、印刷等传统工艺项目。

  研培计划旨在为非遗传承提供高校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多形式的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同时,推动相关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就和研培君一起,看看最近有哪些研培高校的新闻资讯吧!

  9月5日上午,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绿茶制作技艺”培训班举行开班典礼。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副院长(主持工作)汪小飞,安徽省文化厅非遗处副调研员左金刚,黄山市文化委主任胡建斌,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方勤等出席仪式。此次培训班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安徽省文化厅主办,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承办,黄山市文化委和黄山市农委协办。

  此次培训班来自贵州、江西、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共有45名长期从事绿茶制作和茶企管理的学习,涉及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都匀毛尖、龙井、南京雨花茶、顶谷大方、松萝茶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绿茶制作非遗项目。培训班旨在通过主题丰富的专题与形式多样的实践交流,帮助绿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全面提高绿茶制作从业者的传承能力,提升参训的文化素养和技艺水平。

  此次培训班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认知、绿茶制作实训、研讨交流、考察研学等模块。理论知识涵盖非遗政策、绿茶基础、产业经济等方面,结合案例开设系列专题;实训环节将组织实地制作名优茶,并与国家级、省级绿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对话交流;考察环节将参观名优绿茶核心产区、茶博物馆、茶企生产车间、生态茶园及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茶叶贸易市场等,并赴龙井、碧螺春产区考察调研。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以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为契机,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提升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力和水平,推动研培计划实现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9月3日上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雕刻技艺培训班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千佛山校区举行开班仪式。学校副院长董占军、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传东、党总支任仲全、副院长孔大健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任仲全主持。

  此次培训班是学校开展非遗培训以来的第12期培训班,秉承“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培训原则,在认真总结前期培训经验的基础上,课程设置更加科学、规范,以帮助提高对非遗政策、传统文化和所持项目相关知识与技艺原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文化艺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增加对行业动态、社会需求的了解,促进工艺和作品创新等。

  对于这次学习,郑维秀表示,一定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纪律,真正学习掌握这次培训安排的学习任务,使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有所提高,切实提高传承能力、审美意识和技艺水平。

  自2015年开展培训以来,学校已经完成了包括剪纸、木版年画、陶瓷烧制、葫芦雕刻、草柳编、木雕、核雕等在内的11期培训任务,共计培训600余人次。通过培训,有效的帮助传承人群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提升了非遗水平,激发了非遗传承的活力,促进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同时也密切了学校和地方社区的联系,促进了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增强了高效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能力。

  8月2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陶瓷烧制技艺培训班在学校信息实验中心举行了开班仪式。浙江省非遗研究主任陈华文教授、文化创意与学院副院长王巨山等人出席开班仪式。文化创意与学院党总支杨竞红主持开班仪式。

  首先,杨竞红对从浙江省各地赶来参加培训的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们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承办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历史。迄今为止,浙江师范大学已经是第四年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项目,在这方面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同时,她希望各位在培训期间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同老师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接着,陈华文教授向们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非遗研培基础和教学背景。他强调,浙江师范大学是中国第一批承办非遗研培项目的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师范类大学。此外,陈华文教授希望在培训期间能够通过认真听课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通过和大师的交流提升自身能力,尤其是陶瓷烧制技艺。在发言的最后部分,陈华文教授讲述了“斗笠碗”的故事,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实用性的东西都已经遗失,他希望能够“为生活造器”,将创作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做到“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

  最后,王巨山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培训性质、培训目的、管理制度、结业要求、作品展览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在此次的非遗培训中,学院将竭尽全力在学习和生活上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他认为一个月的时间很长,但同时也很短,希望们能够珍惜这短短一个月“大学经历”,“强基础、拓眼界、增素养”。

  9月10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青海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青海刺绣班)”的开班典礼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拉开帷幕。

  本次开班典礼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主持,她表示,正是因为青海省文化厅各级领导的关心照顾,才能够促成此次班的成行,希望大家能够不负众望,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共同协作,努力将极具青海雪山风情的非遗展示给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给大家的创作生活带来新的,留下美好的回忆。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非遗副处长李中和致辞,他表示,希望青海的传承人群能够学习走在国际前沿的文化和设计,努力将刺绣文化从传统中走出来,打破传统,却又不失其本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一个月的学习中秉着“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旨,提升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把更好的刺绣作品带回青海。

  青海省非遗中心、班导师王建军作为此次班的领队对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努力学习,不负领导老师们的期待;注意安全,不出问题和谐稳定;遵守制度,不给校方领导添麻烦。随后,青海省刺绣班兼班长陈玉秀和代表卓玛康珠分别进行了发言。

  上海大学上海美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表示,希望能够将高山上的非遗之美带入上海这个魔幻都市,也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基础,让接触更加当代化、时尚化的东西。能够走出传统以及所的思维,接触更加当代化的火花碰撞,跨界交融,文化创新。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技艺,为非遗的传承创新添砖加瓦。

  在开班仪式结束后,们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进行作品交流,并向在场的老师有青海特色的河湟刺绣、土族盘绣、藏绣、撒拉绣、堆绣及剁绣的针法及作品文样的内容及意义,老师们对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9月16日,由服装学院和重庆荣昌夏布工作站共同举办的夏布织造技艺班开班典礼在服装学院举行。此次班共19人,主要是重庆荣昌地区的夏布技艺传承人。

  开学典礼由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关立新主持,荣昌区文化委副主任张辉文、文化委非遗中心主任蒋兴宇、服装学院副校长廖青教授、美术学院党总支刘疆、副院长蒋玉秋副教授参加了开班典礼。

  服装学院廖青副校长介绍了服装学院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定位以及此次研培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夏布技艺人的专业知识、审美境界以及创意设计能力。通过帮助传承人融合服装服饰之美、传统工艺之美,综合提升其设计创新和文化传承能力。并指出,此次以小班教学为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集中学习阶段,旨在提高们的服装理论水平、专业基础知识,并开展交流和研讨;第二阶段为实践教学阶段,在导师指导下,提升设计和创作能力,设计、制作作品,举办主题结业动态、静态展演。其间,还会安排专家、专题座谈、考察活动。她希望能通过设计来诠释夏布的古老历史,结合东的民族元素,用苎麻的本色呈现自然之美,用面料的硬挺体现民族之魂,用设计的魅力彰显文化之韧。

  蒋玉秋老师代表所有任课老师对同学们表示了欢迎,主要介绍了此次研培课程的设置情况,具体涉及到原材料、纺织品及染织技艺、服装设计、工艺制作、品牌运营推广等“一条龙”的课程安排。并提出们才是真正的非遗传承者,希望在夏布织造技艺班中不止是坐而论道,要民间,田野,在实践中提升设计能力,最终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非遗传承人马琳沁代表发言,她非常感谢服装学院提供这次夏布织造技艺研培的机会。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每一个专题都是为“量身定做”,为夏布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出发。这其中既有理论、思想境界、的提升,又有对艺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并表示,作为将自觉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从手艺人到身份的转变,做到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第二,转变个体生活到集体生活的意识,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学校期待此次研培对夏布技艺传承人在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有所帮助,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开发制作衍生品的开发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为重庆荣昌夏布传统技艺振兴助力。山柳村的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