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赏析

※发布时间:2017/11/23 10:42:2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乾隆一朝为有清代瓷器制作集大成之时期,已经熟练掌握各种釉色各种彩料的烧成技法,所制瓷器不计工本,极尽精巧繁复之,制成之物精巧异常,颇为珍贵。本品所绘五蝠、缠枝莲等纹饰,均饱含吉祥寓意,象征福寿延绵,底款端正等诸多特征都表明其为御窑佳器。近似一例可见徐展堂收藏,著录于《徐氏艺术馆-陶瓷IV•清代》,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165。与本品纹饰完全一致,尺寸较本品略大,为青花款识者,售于佳士得,2012年5月30日,Lot 4107。

  碗为一对,道光之器。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心青花双圈绘红色立龙,外口沿彩绘八吉祥纹饰,其间以如意纹间隔。碗腹主体通景描绘二对龙凤穿花,其中两凤形态颜色相同,两龙则分设红绿二色,色彩缤纷,精美绝伦。碗底心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品种始烧于康熙朝,贯穿整个清代,每朝必烧,又有“五彩红龙“之称。

  勺为一对,嘉庆之器。形制规整,勺内壁以白釉为地,满绘粉彩缠枝花卉,托佛八宝纹饰,外壁白釉上绘矾红蝠四只,围绕正中底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对盘敞口,弧腹,圈足。盘心以斗彩描绘喜上眉梢图案,见有一树梅花怒放,一只喜鹊立于枝头,另一只展翅于空中飞翔,身形灵动,梅花迎风摇椅,纹饰描摹勾勒秀逸飘逸,极具文人意趣。盘底于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识,字体清秀,为典型康熙官窑佳作。

  此式贯耳瓶存世罕少,雍正一朝与之相同者见景德镇陶瓷馆藏 “清雍正仿哥釉穿带瓶高为35.1厘米,尺幅颇小,可知此式器物至少存在两种尺寸规格。另一同形而异彩者为故宫博物院藏品“清雍正青花缠枝花纹贯耳壶”,高达61厘米,与本品尺寸接近,另见苏富比2011年春拍Lot3014“清雍正仿汝釉弦纹贯耳方壶”造型与本件相同,高63.5厘米,与本件当为同期产物。由以上品类可知,雍正喜好将一种器形赋以诸多的色釉来装饰,犹如十二色菊瓣式碟一样,达到“同形而异彩”的表现效果,此特色为雍正高级御瓷的一贯风格,同时每一品类制作数量极为有限,甚至只有孤品一件亦不足为奇,例如青花者迄今未见第二例,同理,本品亦是仿哥釉的唯一代表。

  此件窑变釉铺首尊即是雍正官窑仿钧作品,器形得自青铜酒器,唇口宽肩、收腹撇足,器身饰弦纹数周,肩部摹印铺首纹,通身以红为基调,釉色酽且正,其间丝丝缕缕向下垂坠。器腹有“月白色”呈不规则分布,其又与红釉窑变“玫瑰紫”,观之令人目眩。口沿及铺首处显露胎色,葱青、月白诸色交融流动其间,有“云乱水光浮紫翠”的诗意之美。内施酱色釉兼带斑块状青釉,以表现宋代钧窑底足特征。落“雍正年制”篆书款,与其他年代官窑落款相比,更显示了雍正严谨、个性的一面。全方位审视窑变釉铺首尊,无论造型的厘定,抑或是釉色掌控,都是相当成功的,同时也达到了仿古、创新相结合的内廷趣味,视其为雍正窑变釉中的佼佼者也绝不为过。雍正即位后,对宫廷器物的制作极为用心,督造过程中随时提出意见,直至满意方止。其自身文化较高,臣工尽心尽力,才使得雍正一朝器物,气韵贯通且个性独具。在执政期间,瓷器上继承了康熙时期的所有品种,逐渐着手仿烧宋代名窑,并按当时的审美趣味进行改制,呈现了众多仿古佳作。

  此件瓶口沿微撇,肩部圆润,瓶颈与瓶身比例协调,腹部至足上渐收,均受到嘉庆官窑陈设瓶样式影响,唯不设双耳,更显流畅爽利。其上用青花绘制“云龙抢珠”,或俯冲而下,信心十足;或立身怒吼,长啸天际;抑或昂首欲前,奋力一搏,气氛之紧张悉被艺匠收于毫端。论龙之形象尚有乾隆晚期青花龙纹遗韵,高额怒目,须发朗然,虽不及康雍时期龙纹威严,但也身形矫健,面貌深沉。其画工用笔规矩,晕染层次毫不含糊,相较于一些晚窑含混无序,依然体现出官窑的严谨风尚。青花发色蓝中闪灰,色调柔和可人,胎质洁白细腻,矾红“慎德堂制”四字,其端庄秀逸与道光书法如出一辙。

  本器直口微敞,短颈,上饰双变体螭龙形耳,圆鼓腹下垂,圈足,胎体厚重。尊通体以青花描绘,口沿及颈部分饰回纹、团寿字及嵌套如意云,足胫部则装饰莲瓣纹、卷草纹,腹部主体通绘三重缠枝莲,花朵硕大饱满,枝叶翻转婀娜。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本品造型恢弘俊伟,甚宜陈设,故雍正乾隆两朝颇得皇家喜爱,广为流行,是为清宫最尊贵器形之一。故宫博物院所藏之“粉彩百鹿图鹿头尊”、“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鹿头尊”均是名品。此鹿头尊线条优美饱满,胎釉莹白温润,以夔龙为耳,口沿饰团寿纹一周,主题纹饰为三重缠枝纹,构图虽繁缛而不失疏朗,画工细致认真,胎体厚重堪称乾隆御瓷少见之重器。

  此件乾隆窑粉彩天球瓶,绘桃树一株,躯干茁壮有擎天之姿,丫杈伸展虬劲有力。绿叶浓淡深浅,相背,完全来自画师写生得来,无一荒疏草率之笔。桃实的布局更体现传统绘画“攒三聚五”的,每只寿桃也角度各异,立体感十足,印证了“清水之色便于堆填”的工艺特征。桃花含苞欲放或全然盛开,皆具冰清玉润之质,回风舞雪之姿。桃树之旁依偎月季一株,更显谦逊不争之德。在雍正瓷胎画琅器物中,“月季”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花卉。此瓶之上虽属配角,但姿态鲜活且设色艳丽,依旧有”朝朝笼丽月,岁岁占“之韵致。瓶体胎质,白釉如脂,底部施白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款,款识书写劲道;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完全一致,且与1996年苏富比所售”清雍正粉彩九桃天球瓶“比较,二者画面布局、彩料质感与绘画技法极为相似。

  茶盘通体以金彩涂饰底色,洗心内开光,绘以粉彩兰花、灵芝、芍药等四季花卉之自然情景;其外侧以粉彩绘缠枝西番莲辅寿桃,搭配蝴蝶纹饰,有“花蝶”之寓,盘壁内侧又饰以粉彩蝙蝠,搭配缠枝花卉,又有“福寿”之寓。底部可见支钉痕,并满施金彩,正中描金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盘整体装饰极为繁复,精湛。整体胎釉洁白细腻,粉彩婉约雅致,金彩纯正妍俏,清新复见华贵,温和蕴含富丽,沉稳亦不失和谐,极尽考究之,尤显雍容高雅、赏心悦目,款识书写工整,可为嘉庆御制品茗之雅器。

  此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金彩饰双戟形耳。“戟”谐音为“吉”,夙为祥瑞之器,故双戟耳即为双“吉”耳。本品在双戟形耳与瓶颈、瓶腹的组合中亦构成了一个“吉”字,可谓吉中生吉。口沿始由上至下绘蝠纹、寿字、宝相花、盘长、穗锦、如意云纹,组成“福寿绵长”、“岁岁如意”之意。腹部主题纹饰绘“百子闹龙灯”,二十余姿态各异的小童如走马灯般展开一幅连环画卷:有舞龙、戏狮、弄象、击鼓、燃鞭、掌灯、持嘉禾、抱三戟等等千姿百态。寓意“飞龙在天”、“太师少师”、“太平有象”、“竹报平安”、“岁岁丰登”、“平生”等等层出不穷的吉祥寓意。底部施松石绿釉,并于正中书矾红“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中心精细绘制一位老者端坐凝思,双手,而坐;面前置一香炉与,老者脸部绘作晕染以加强表情,衣纹回转多变,线条圆润,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画面以墨彩书诗文,并落“竹溪”、“王步”矾红印章款识。王步的粉彩作品,几乎都集中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解放前夕的十多年间,这期间,瓷业萧条,青花瓷器产量尤少,王只得舍青花而从事釉上粉彩装饰,多作人物、山水、丛菊。其后,再又重拾青花艺术。正因为王步一生以青花作品居多,其粉彩创作年限短暂,所以相较之下,精品之作近年来罕为露面,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此类佛教题材人物作品更是珍惜难得。这块瓷板上的人物应为达摩,为典型王步早期非常罕见的风格,全工粉彩,存世较其青花作品应更为罕有。

  本器用整块玉料雕刻黑色和白色两只獾,采取圆雕的手法,双獾皆肥圆,首尾相接,足部相抵,獾首回望,互相凝视;两腰外躬,整体成椭圆形。工匠创造性地把握了玉料的自然色泽和纹理特点,巧妙地将两只獾首尾相咬,作追逐嬉戏的神态刻画地栩栩如生

  本品以白玉圆雕,双羊并卧,其一羊首回望,双耳下垂,二目平视后方,神态笃定安详,另一只,羊首微昂,口衔灵芝伏于背后。白玉材质上佳,局部留沁,造型端庄静雅,构思巧妙独特,寓意美好吉祥,实乃收藏上品。

  此佩即以上好和田籽玉雕成,随形作近似椭圆的片状,两侧留黄金皮色,彰显玉材美质。上端中心穿孔,一面浅浮雕夔龙,俯身下探,龙首昂起,张牙舞爪。另一面书“温润而泽,垂之如坠”字样。其语出《礼记•玉藻》,言玉之五德:“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垂之如坠,礼也。

  此柄如意以整块和阗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看去温润凝白,触手可感润泽细腻。如意首作云叶式,高浮雕一只蝙蝠展翅于顶端俯首下望。器首正面四周起如意云纹边框,其内正中为一“寿”字,两旁饰葫芦万代纹样。器身呈灵芝式,柄身中部微隆,自上而下渐宽,曲线优美。亦浮雕葫芦万代图案,趾部镂雕展翅蝙蝠,与如意首部相互呼应,尾端做一活环可供垂系流苏之用。整器全长42厘米,在整料雕琢的如意中属于尺寸较大者,所选材料洁白细腻,全无绺裂及杂质。纹饰雕琢结合多种工艺,采用了压地隐起的技法雕琢寿字及葫芦万代纹饰,又以高浮雕及镂雕的技法雕琢蝙蝠纹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设计上别具匠心,极富艺术感染力。加之整器形制雍容典雅,造型端庄,雕工精湛,线条婉转流畅,构图严谨有度,处处彰显出无上的皇家气息。

  碗由白玉制成,玉质无瑕,润如荔中,莹然欲滴。器形硕大,微侈口,口沿平整光滑,斜收腹,底承圆形浅圈足,线条劲挺。宫廷制玉规模虽盛,然因极费财力、人力,故除外,宫中其他人使用玉器的,较瓷器以至金银更加严格。乾隆年间所定“铺宫”中的日常用品,仅皇太后、皇后可各用“玉盏金台”一副,其他妃嫔皆不得僭用;“筵宴例用”中,亦仅筵宴用“玉盏金盘”二分,其他筵宴也不用玉器。《国朝宫史•经费二•恭进》记载,乾隆年间皇太后六十岁和七十岁两次圣寿恭进寿礼,每次均有“玉碗一九”,即玉碗九件,专为太后之用。由以上玉碗使用的严格,可见其珍贵程度。

  直口,口上穿带,深腹,平底,两侧附变形龙纹形耳。双耳平肩。通体素色无纹,细腻滋润,器型简练精致,别具气度。杯上贴有“第一百九十四号”黄签,“九号”红签。清宫各项金玉珠宝,不外广储司、造办处、以及进贡三个来源,负责收贮的太监会题写签条,记载着库存编号等信息。从此器的造型来看,当为明代作品,后收贮于清宫内府之器。此件为一藏家旧藏,此人于1890年代前到达中国,了清末政庭的动荡与没落,他在中国的若干年中醉心收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搜集了众多清宫旧藏和端方壬寅消夏录著录的藏品。并于1930年代带其所有藏品回到,随后历经战乱,但其藏品仍保存完好。此藏家过世后,此批收藏才露面于世。

  出版,展览:《海外藏家藏历代中国玉雕艺术展》,图Ⅳ-06,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3-4月

  此件水洗以和田美玉为质,取材上佳,质地细腻柔润,光彩沉韵古雅。掏膛干净利落,器作桃形,敛口。器壁浅浮雕桃叶田田,桃枝悠悠,一蝠翩然而过,似有清风徐徐而来。整体造型朴素无华,浑然一体,局部巧用金黄皮色俏色表现桃尖、瑞蝠,活现,全器色均质匀,制作严谨,造型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情趣。

  这件清乾隆御制白玉八吉祥洗选料极精。乾隆时期平定回部,使得清初遭阻断的“昆仑玉”恢复畅通,大量优质和田美玉流入宫廷,故能得此美质良材。器物敞口鼓腹,下有圈足,线条流畅大方,造型极为简洁,突出了材质之完美。外壁浅浮雕绳结纹开光,开光内雕琢八吉祥纹,与“祥”字。

  这件玉洗构思巧妙,口沿内凹处的如意云头,既令造型更富变化、更加优美吉祥,也可用于舔笔排水,十分精巧实用;双鱼、蝙蝠、仙桃、等造型元素配合得当,既吉祥喜庆,又不令人感到堆砌累赘。浮雕与镂雕的变换结合也是天衣无缝,令人赏心悦目。工艺也十分高超,造型精准美妙,整体线条优美流畅,无一处不妥帖。种种细节雕琢得一丝不苟,工整耐看,尤其是内底的那一对扭动身躯互相追逐的双鲤鱼,刻画得十分精彩,鳞片历历可数,又毫不呆板,动势十足,若注以清水,则更显活态,洗笔之时,墨汁如水,鲤鱼若隐若现,更添几分雅趣。

  此件黄料瓶为是清乾隆内府所制料器精品。这件黄料瓶就是当时内府精制的供御玻璃器。器体小巧可爱,直口,长颈,鼓腹,作八棱蒜头形,其形制可追溯到汉代流行的青铜蒜头壶,乾隆帝癖嗜古物,大力搜罗金石书画,内府制器也往往“与古为徒”取法古彝器。这件黄料瓶造型法古而不泥古,比例合宜,线条优美流畅。质地也十分细密,毫无瑕疵,工匠在玻璃中掺入精心调配的不透明色料,使这件黄料瓶呈现类似于娇黄瓷器的美妙色泽,同时又因为料器独特的质感。

  清乾隆时期剔彩工艺达到历史的顶峰。无论是器型、纹饰、落款方式均为造办处所指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乾隆亲自提出设计与制作要求。且乾隆酷爱雕漆,尤其是嘉靖风格的雕漆,故而这一时期多有仿制,如本件剔彩春寿大捧盒,盖面雕聚宝盆,袅万道霞光托出“春”字,“春”字中心刻寿星,两侧雕云龙,盒壁开光雕山水人物。盒内、外底均髹黑光漆,光亮如新,盒底无款,无断纹,此盒的图案、漆色、雕工均仿明嘉靖剔彩寿春宝盒。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剔彩漆器中,亦有一部分清代仿明代风格的作品,大多为乾隆时期盛行仿古之风的产物。

  此件剔红作品造型新颖,做工精致。其内部可贮文房用品,顶上可置香料等小物,亦可作陈设观赏器。关于此器物之造型,经查可知辇车为古代宫中使用的一种便车。多用人挽拉。故“辇”字从夫从车。《周礼•春官•巾车》载:“辇车组挽,有翣羽盖。”《晋书•舆服志》:“羊车,一名辇车,其上如轺,伏兔箱,漆画轮轭。”可见辇车自古以来便是宫中便车的统称,以其作为蓝本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盘为敞口,斜腹,作正方形,造型简洁疏朗,庄重典雅。通体髹朱漆,饰填彩漆戗金花纹,足底镶嵌后配鎏金器座,应为欧洲工。盘面以连续回纹为框,其内以“卍”字锦纹为地,正中绘十字宝杵,旁饰绶带戟磬,外周一圈勾连蟠螭纹,继而雕四蝙蝠环绕其外,并束带双如意,“卍”字纹。内壁四面饰各式花卉,朵瓣娇艳,枝叶繁茂,繁密细致,予人呈现庄重华美之感。外壁则绘缠枝花卉纹,富丽华美,极具装饰之效。盘底髹朱漆,正中竖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填金楷书款,其下又落“连庆方盘”器名款,字体大气工整。

  提箱以木为胎、以剔红为主要装饰手法制成,除箱底以黑色大漆髹饰光素之外,其余诸面均以剔红开光饰以各种图案纹饰,纹饰层次分明。其面两扇小门饰以不同构图的“松鹤延年”图,箱体背面及两侧则饰以“博古图”,画面分别包括了花瓶、笔筒、宝瓶、宝剑、赏石等文房清供;箱体顶面设有铜质提梁。在提箱内设有两个抽屉,屉面同以剔红装饰拐子龙纹。整个箱体的十二个边棱则以剔黑的形式表现以回纹,与诸面的剔红加以区别。同类器见刊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之《清代漆器》P72图版48。

  玉牌取上等白玉,洁白莹润,如膏如脂。体厚实,长形片状,琢磨极为精细,牌首尾琢以如意云头纹,额首中心穿孔,巧做佩系用。玉牌两面均倭角开光,一面内雕童子缘绳引车,所牵小车如履平地,车驰如疾,童子扭身随车雀跃,笑逐颜开,上方刻篆书“太平”二字。另一面雕童子手持谷穗,谷粒饱满,上方刻篆书“丰乐”二字。童子体态生动写实,身上衣褶起伏柔美细腻,嬉闹中衣带飘荡,富有动感,吉庆成双,寓意佳美。

  这件铜胎画琅开光锦鸡牡丹长方箱,内部分成21个格子,每格内有一枚锡瓶,应是宫中所用盛放珍品贡茶的茶箱。锡器无异味且密封性良好,故为茶瓶之首选。清代贡茶即按例用精锡制成瓶、盒,装妥后入箱。故宫博物院存有清代锡茶瓶,虽历数百年光阴而瓶中茶叶尚有余香。铜胎琅器烧制工艺复杂,要先用铜制做成型的胎体,然后用白色琅料铺底烧制,然后在白底色上绘制图案,二次烧制,在此过程中对烧造的温度、时间和色料的纯度、配比等要求都很严格,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变形、偏色,故大型器物制作成本极高。这件铜胎画琅开光锦鸡牡丹长方箱内外皆绘有极精美的图案。正面开光中画盛放的牡丹和玉兰花,寓意“玉堂富贵”,又有桃花、万寿菊点缀其间。花丛中的湖石上伫立着一对锦鸡,雌雄双鸡各踞一石,回首顾盼对视。开光外饰以缠枝花果,仙桃、佛手、西番莲、玉兰、石榴等形态优美寓意吉祥。四角点缀绿底红边的缠枝桃花云肩纹;边框则饰以青花卷草纹。侧面各有一枚把手,装饰图案都是在开光中绘一对嬉戏于花枝上的珍禽,一侧是一对相向鸣叫的白头翁,另外一侧则是一对互相注视的八哥。外围装饰与正面相似,唯缠枝花果装饰稍加简化。背面开光中绘湖石牡丹,一对鸳鸯顾盼相视。箱顶开光中绘制一枚欧洲纹章,但根据整体的图案和工艺特征,可知为清代宫廷制作的画琅器物,而非出自欧洲舶来之物。盖内绘一折枝花,两朵西番莲一俯一仰,配色红紫相间艳丽妖娆,造型吸收了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尤其是花叶的造型与洛可可艺术中常见的莨菪叶装饰如出一辙。

  乌鸦皮田黄,又名黑皮田,是寿山田黄石中十分稀有的佳品。由于乌鸦皮田黄石产量甚少,故备受收藏家青睐。观此摆件可见其外皮纯黑,皮质细腻、无杂色、无砂斑。皮下肌里则保持原色,为娇艳欲滴的纯,质地通透、尤如冻石,色质俱佳,石重达199克,实属难得之材。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