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中国国家博物馆于卓思来寓所看我。谈起她在整理当年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古玉鉴定培训班课件基础上,对近年来日益丰富的出土器标准器进行更深入的温故知新,带领一批年轻学者,编著一套专业的玉器鉴定工具书,并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一事,诚情请我为之作序。因我与她和她的家人相知甚早,遂慨然应之。
1960年9月,国务院批复文化部、商业部、外贸部《关于研究执行“关于改变文物商业性质和管理体制的方案”的通知》。我是这个重要文件的起草人之一。从此,外贸部门手里的近40万件文物移交文物部门统一管理。
首要任务,就是对这批接收文物进行分类、鉴定、登记、造册。这些基础工作,对这批文物的价值认知、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具有重要基础作用。文物分类和文物鉴定是开展文物科学研究的前提。文物鉴定就是要确定文物的年代、和价值。首先是断代和辨伪,其中比较分析是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选定若干绝对纪年的标准器或比较可信的、有时代特征的国家馆藏器物作为依据,对照其他待鉴定文物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认识的不断深入,标准器的确定也越来越精当。
1979年,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商店总店成立,核心任务就是这批文物的接收整理工作。于卓思等一批年轻人由此陆续进入总店。由于文物鉴定专业性很强,总店在全国文博系统内邀请各门类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于卓思被分配到玉器库,负责对8万件玉器进行接收、整理,边工作,边学习。1980年,她拜苏州古玉鉴定大家张永昌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了古玉鉴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艺。张永昌先生关于器物标型学的方法指导,在所承担的鉴定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于卓思等一批年轻同志也迅速成长为文博鉴定队伍中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