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玉石作为美好事物与品德的象征和代表,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古人视玉如宝,作为珍饰佩用,爱玉之人将它常伴左右,越亲近它,它就会变得更加圆润而有光泽。一件价值不菲的玉器原是一块不起眼的毛石,依其形状、色彩、纹理经精琢细雕打磨后,一块璞玉被赋予了思想和文化,成了稀世珍宝,而赋予这些璞玉灵魂的人就是这些——玉雕大师。
在新密市青屏大街79号的聚宝楼里,我们见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国安。初识赵国安,宽阔的脸盘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饱满神采奕奕,淡定和从容中透露出聪颖与智慧。赵国安很健谈,指着满屋的玉石作品给我们讲述起他对玉的前世。
1976年, 23岁的赵国安被选拔到玉雕厂工作。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玉石之后,很快就被美玉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并与之结下一生的。从对玉的未知到熟知各种玉石,在经历春夏秋冬年复一年的刻苦学习,磨砺出精细的雕刻水平,玉石上刻下的每一刀都凝聚着他背后上千遍的苦练与汗水,指间厚厚皮茧他对玉石行业的专注与钟情。
经历四十余载洗涤和磨砺的赵国安,凭借扎实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巧妙地将南北派系玉器制作风格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在中国玉雕界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特级中华玉雕艺术大师、国家级高级技师、中原大工匠等称号,成为玉雕界代表性人物。
说起对玉石的了解,赵国安自信地说:“我只要看到块玉石,就知道这块石料出自哪里,是哪个坑口出的”。当我们问及这些知识是哪里学来的,赵国安告诉我们说:“一是从书本上,书上会告诉我们每种玉石形成的原理,成分构成和各自的特点;二是实践,只要是出玉石原材料的地方,我都去过,了解每个坑口玉的硬度、密度、颜色都具有什么特点,就是相邻的两个坑口挖出来的玉石也会不一样,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块原材料到了赵国安的手中,有时候他会喝着茶看上一整天,细细研究这块玉石的特点,研究这块石头适合做什么,适合做什么题材,应该怎么来设计,如果玉石中有俏色,怎么充分利用俏色来展现作品。用赵国安的话说:“只有你充分了解这块石头的所有信息,你才能把石头从平面到立体结合起来,知道从那个角度,用什么刀法去雕琢,从正视、侧视、俯视这几个角度如何去用刀,把每一刀都做到位,然后再根据章法布局,细工雕琢,这样一步一步才能把精品呈现出来”。
1976年到1986年赵国安跟随宫廷老艺人学习的是北派,而1986年到1997年十年间,赵国安在广州玉雕厂工作,接触的是南派。回到新密后,赵国安将南派的精细玲珑与北派的厚重质朴尝试性的进行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刻风格。特别是在对俏色的运用上,梦见牙齿松动赵国安构思巧妙,雕刻得体,将一巧二俏三绝的特色技法运用的恰到好处,使自己的每一件玉雕作品文化气息浓厚,时代文化符号明显,大气不失含蓄,以巧思、细腻、精致的独特风格,淋漓尽致的展现玉石之温、纯、柔、雅的品质。
玉石只是一种载体,他就是块石头,只有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融入到玉雕创作中,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才会出这块玉石的价值,才具有的生命力。
《揽月》是赵国安2013年为庆祝中国嫦娥三号登月成功,而构思的一件玉雕作品。登月成功的那一刻,赵国安在激动兴奋之余,想着如果创作一件作品来纪念嫦娥三号登月成功。《揽月》这件作品的四周雕刻有牡丹、荷花等四种花卉,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而上边的三个小孩代表着中国的梦想,为什么用小孩呢?赵国安告诉我们说:“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用这种手法来表达这种寓意,表现中国的登月梦想。你看中间这书上雕刻的500个米粒大小的字,这都是戴着放大镜刻上去的。这个作品我是不卖的,就是想为后人留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件作品”。
赵国安认为,作为一个玉雕大师,不能光知道仿古仿别人的东西,要学会自己创作和创新,只有把作品与当代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会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给后人留下这个时代的文化印迹,作品拿出来不用说,后人就会了解作品创作的那个年代的文化和雕刻技艺。
目前,在赵国安创作的诸多作品中,有两件荣获了国家特别金,26件获得金,32件获得银,其代表作《吉祥如意洗》被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收录。
当雕刻大师把一块璞玉雕琢成型,赋予思想和文化后,养玉便成了人们难得的一种乐趣。养一方美玉细细反复把玩,于的生活中沾染玉的灵气。当我们随着岁月逝去,双鬓发白时,变化的是我们的容颜,不变的依然是玉雕作品传递的文化与思想和时代留下的印迹。(杨柳青/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