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中新社举办“首届海外华文传媒新闻摄影比赛”,我抓拍的一幅摄影作品《温暖除夕》获社会生活类二等奖。2007年9月,颁奖仪式和摄影展在成都举办的第四届华文传媒论坛举行。这次论坛我虽然没能成行,由同事珍代我上台领奖,但我同样能感受到华文传媒论坛的热烈氛围,领受到获奖的荣耀。
“水晶奖杯”从成都“飞”回后,公司又给予嘉奖,鼓励我多拍好照片。不久,中新社聘我为“美国签约摄影师”。不知不觉,我做摄影师快10年了,被中新社采用了不少新闻照片。
参加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雨伞下,拍下了世博会中国馆雄伟轮廓。作者与美洲中国日报发行人江启洸(左)。
2009年9月,我参加了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参观上海世博会工地时,我用镜头纪录了劳动者在蒙蒙细雨中争分夺秒抓紧施工的镜头;在雨伞下,我拍下了世博会中国馆雄伟轮廓;在浦江夜游轮上,饱览浦江两岸夜景,我的底片上出现一组“夜上海”照片,从浦东摩天楼群,折射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聚焦点和上海一日千里的经济快速发展。
2011年9月,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揭幕。论坛期间,我与代表一起参观了平价房新居民区,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新型居民楼,房间宽敞明亮,卫生设备、厨房炉灶等一应俱全。访问“重庆女子交通队”,让人记忆深刻。她们个个青春洋溢,执勤执法从不松懈。“警花”们也有甜美的一面,用尺、卷笔刀、铅笔等文具用品制作成交通安全宣具,既实用,又能起到宣导效果,受到小朋友及家长欢迎。访问结束时,我迫不及待上前跟她们合影。
2013年9月,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青岛登场,我聆听了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论坛开幕式的讲话,她希望海外华文客观报道中国,积极传递“中国好声音” 。对此,我深感海外华文任重道远。会后,我采访了裘援平主任。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不仅是新闻同业交流的“课堂”,也是广结的平台。今年2月20日,国务院侨办在举行“2016春节送年饭”活动,我再次见到裘援平主任。在中国城,裘援平主任走访南潮州会馆,我抓拍一张“裘援平为石狮点睛”照片被中新社采用。
一只“水晶奖杯”把我和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紧紧连接在一起。愿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像水晶一样界各地发光发热。我也下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与新老朋友再相会。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01年起,从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一走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至今已8届,跨越15个年头,参加过论坛的海外华媒人总数逾3000人(次)。
“15年”、“8届”,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同仁能够在同一时间在一地相聚,充分体现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生命力、影响力、向心力。
“论坛是全球华文人交流、情感互动的平台,是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寻求合作和发展机遇的沙龙”。
或许,你是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8届元老”,或许因为某种原因你缺席过几届,或许你参加过行走中国活动……相信你一定有话想说,有感而发,有事要记,有闻要录。
来吧,我们你参加“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暨‘行走中国 海外华文中国行’”征文活动。写一写、忆一忆、想一想、品一品你曾参加相关活动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故事、经历、趣闻、趣事……相信那“一点一滴”、“一草一木”是甜蜜和温馨的。
征文可围绕“家园—我与华文传媒论坛”这一主题,写人,写事,状物、言情,“嘻笑怒骂”皆文章。征文体例不限,文风不拘,篇幅可长可短(1000-3000字),每篇征文的题目可自定,求的就是一个“真”字。记住,请随征文附上3-5张与你写的征文相关的照片(附图片说明)。
“家园”征文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举办。征文活动至2016年底截稿。所征集的文章将于2016年年底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