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变成艺术品 非遗编塑艺人坚守匠心

※发布时间:2017/11/23 10:42:2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6月17日下午,在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一楼大厅,一群孩子围绕着一位胖叔叔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孩子们手里拿着白与蓝两色塑料铁丝,纷纷向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何强讨教每一步的编制技巧。这是何强为孩子们演示如何用硬丝编塑制作“拿起球的儿”,孩子们学得很快,对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爱不释手。何强说,他最爱教的就是孩子们,他们总能给编塑带来无限的创意。

  在现场,何强给孩子们展示了他的部分作品。铁丝编的自行车龙头可以动,脚踏板能转动,后轮子也可以跑;他用废料制作的摩托车更有意思,配有发动机和马达,一扭手把,居然有细微的轰隆隆的声响,而且防震功能还特别好。“觉得好神奇呀,一根铁丝就能编出这么多花样,真想统统都收藏。”六岁的男孩小茗拿着何强编的工艺品,爱不释手。记者看见,何强的手指灵活地翻动,铁丝在他手里就成了听话的线条,几下功夫就编出了不同形态的工艺品仔细看他的手指,才发现布满了老茧。

  十几年前,何强还是工厂里的一名工人,上班之余,他最爱做的事就是“收破烂”。“去我家看看你就知道,整个阳台都是我收集的破烂,都没法下脚。”他说,别人认为没用的,他当做宝贝。比如,废旧的笔记本、电视、音响、空调、手表,一颗螺丝、一块钢板、一条细的,都能在他手中变废为宝,经过他的组装和打磨、配合,成了活灵活现的艺术品。

  玩废品玩上瘾,他干脆辞了工作,在家一心琢磨这些东西,他可以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在这些废旧零件中,何强最喜欢的还是硬丝编塑。

  何强从小就喜欢动手,家里的小玩意儿让他拆了个遍。从车辆系列,到各种形态的系列,从大型的拼装模型,到精致的机器人群队……只要能出现在他脑海里、眼睛里的东西,他都会想办法将它们变作手中的工艺品。

  他走到哪就观察到哪。人家骑了一辆特别拉风的摩托车,他就跟在后面看人家停在什么地方,然后蹲下来仔细观察每个部位;大街上骑自行车带着女朋友的少年呼啸而过,他也会盯着看人家的动作形态。

  一根根普通的金属丝,经过他的手就会变得充满灵气:精致小巧的自行车、惟妙惟肖的马车、活灵活现的动物……在他的作品里,所有的形象都特别逼真生动。

  何强的金属丝艺术品格外逼真有味,吸引了很多学徒,但让他遗憾的是,这些徒弟往往都跟他学不久,“学到了皮毛,就跑了。”大多数人是为了谋求一项技巧,而非发自内心的热爱。“有人看见我编的自行车可以卖一百多块,其他小摊儿上的只能卖十块,就想来学。”他教授了方法,却教授不了“匠心”。在他看来,能下来,要有三点。

  第一,热爱、专注。无论如何变化,“匠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有着高度的坚守。正是因为对硬丝编塑的热爱,才能与枯燥,在不断的中找到乐趣。

  第二,谦恭、自省。“匠人”对做的事情并不,实事求是。能通过手艺来赚钱更好,但若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也没关系。“即使是不赚钱,我也是热爱这一行,丢不掉的。”

  第三,、入魂。“匠人”在工作时,将自己的“心意”和“魂魄”注入作品之中。在手工艺术的世界里,做一个匠人,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简单的几句概括,却苛刻得令人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克服得了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

  何强说,拥有匠人的人终究是少数,通常他被称为怪人,耗时费力,却收入微薄,皓首穷经,却不与人闻。也正是由于这种“匠人”做支撑,才发现其中深远意义,发现生活的美好。

  如今,何强的手艺已十分熟练,“基本啥都能编,花点时间琢磨琢磨就行,我不需要画图纸,比例就在脑中。”他说,这种烂熟于心的技巧是无法教授的,必须是手工艺人源于内心的热爱与反复。

  何强的许多硬丝编塑作品都销往国外,最受欢迎的是硬丝摩托车,“挂挡”后可以跑起来,“做出一个,立马有人抢着要,他们喜欢搜集我的作品。”很多朋友只是描述一下他们想要的作品,然后任由何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发挥,每件作品都是原创,与众不同更增添了收藏者的兴趣。目前,硬丝编塑在武汉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市场前景巨大。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接触到这个行业,并爱上它,“它让人思维开阔,更乐于去表达热爱,分享生活,观察细致。”他走到哪,哪里都能给他带来灵感和素材,平时不是扑在工作台上,就是在网上淘各种废旧二手材料这样的而寂寞,“有人愿意学,我很乐于教。”何强说,他目前在江岸区育才行知小学里每周为四五年级的孩子上手工编塑课,“把想象力和吸取生活创意的能力教给孩子们,是我最乐意做的事!希望他们能超过我,做出更有创意的工艺品来。”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