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爱国者奋斗者的足迹丨张浚生:躬逢盛世 卓尔不群

※发布时间:2018-11-28 5:49:4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936年7月,张浚生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县城一个普通的手工业者家庭。年幼的张浚生天资聪颖,非常喜欢读书,小学时就读了不少古代文学名著和历史著作。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长汀县城的狂轰滥炸,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记忆之中。在战争的烽火中,张浚生度过了他清苦的童年,因战争和父亲病逝辍学的他内心深深地体会到,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这一始终伴随着他。

  解放后,张浚生重又回到校园。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亟需大量工程技术人才,1954年全国高考时,数理化和文史地成绩都好的他抱着科技报国的雄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机械系光学机械仪器专业。大学期间,他不仅功课出色,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先后担任团支部、团总支,并于1956年加入中国。

  1958年浙大毕业后,张浚生留校任教,担任助教、教研室秘书、浙大光学车间主任、系科研秘书,前后开过好几门课程,如《光学玻璃工艺学》、《光谱仪器学》、《激光技术及仪器》等,和其同事一道创办了“物理光学仪器”、“激光技术与仪器”专业,自己编写讲义教材,自制实验设备。与他人合著了《近代光学测试技术》,翻译了《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及其应用》、《英汉光谱学词汇》等。他还参加了多项科研工作,与另两位老师主持机械部分设计的南京大学太阳塔的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其担任领导的浙江大学光仪系因在高速摄影、激光测振、狭缝相机等方面研究成绩突出,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被评为全国科研先进单位,张浚生作为代表出席大会并接受颁。

  期间,张浚生因不满、的,奋起,而成为对象,后来又被下放到浙江诸暨农村和工厂去劳动,直到1970年才恢复教职。逆境中的张浚生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结束后,张浚生心投入到系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因业务成绩突出,很快被评为、副教授,是当时浙大恢复职称评审后为数不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之一。同时,他担任了系里和学校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系总支、校党委常委等职。1980年,任浙江大学党委副。1981年9月至1982年8月被选派到中央党校第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一年。

  八十年代初,中央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选拔了一大批业务都比较强的年轻干部领导岗位,张浚生也是其中之一。1983年3月,他离开了学习、工作29年的浙江大学,出任杭州市委副兼秘书长、市委、市经济技术开发公司董事长。到地方工作以后,张浚生以其一贯的认真负责、踏实苦干的态度,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他和当时杭州领导班子的同事们一起,忧民之忧,乐民之乐,工作深入,决策果断,所负责的工作卓有成效。他们畅通了西湖北岸,沟通了运河和钱塘江,灌活了西湖水质,美化了“天堂”。在经济体制方面,他思想解放,积极推进,业绩显著,当时的典型杭州万向集团、青春宝药业成为如今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

  中英联合声明草签后,为平稳过渡,需要有年富力强、文化素质高的领导干部到分社工作。命运再一次垂青张浚生,他一去就是13年,参与了回归祖国的整个过渡期,亲眼目睹了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1985年到后,张浚生被任命为分社宣传部副部长,半年后升为部长,1987年担任副社长,主管新闻、出版、文化、科技、教育、外事等项工作。过渡期后期,为了对英斗争的需要,分社设立发言人制度,他成为首位发言人。在港工作期间,他深入调查研究,具体而灵活地掌握我国对的“一国两制”方针,积极宣传基本法和有关政策,并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他原则,刚柔相济,与以港督彭定康为首的港英进行了针锋相对、有理有节的斗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赢得了广大爱国人士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无数次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儒雅得体,口若悬河,为国内外众多和所钦佩和尊敬,新闻界评价他是“缜密灵活、言多不失”;他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广泛接触人士,深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建立了内地官员的良好形象。“香江风雨十三春,夙兴夜寐历艰辛”,由于分管工作的性质,过渡期的风风雨雨,他都处在风口浪尖上。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平稳过渡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97年7月1日,世界瞩目的交接仪式在举行,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作为中央代表团副秘书长的张浚生站在台上,目睹这一历史盛况,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为祖国强盛、耻辱而骄傲,为能亲身参与这一历史伟业而自豪。

  九十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界以调整、合作、合并、共建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目的是改变长期以来大学分块管理、重复设置、专业老化、资源浪费的状况,尽快赶上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水平。作为高等教育体制和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具有百年历史的浙江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这场的试点单位之一,并被要求通过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的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为国家面向21世纪建设若干所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起好示范作用,目标是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谁来负责这一“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举世瞩目的大事”,承担四校合并的重任呢?历史又一次选择了张浚生。1998年4月底,功成名就的他刚刚参与完成回归的历史性任务,征尘未洗。在他面前,有许多条可以选择,可以到政协,继续担任领导;也有一些跨国企业邀请他去挂个虚职,领取高薪;也可以退休回家,尽享天伦之乐。然而,“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母校难以割舍的情结使他地接受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重又回到了西子湖畔他魂牵梦绕的求是园,任四校合并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筹建小组组长。回校第2天,他就奔波于四校之间,听取师生意见,了解学科建设情况,统一大家思想,构思新浙大发展蓝图。他和筹建小组的同志们一道,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艰巨的筹建工作。1998年9月15日,新的浙江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中央任命张浚生担任学校党委。

  担任浙大党委以后,张浚生团结带领一班人,积极探索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出创建一所“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以凝聚全校师生。他结合并校实际,深化学校管理体制,人、财、物、教学、科研“五统一”。他以精简、高效为目标,大胆果断地调整校内管理机构,以“科学性、合和前瞻性”的要求,调整学校的院系和学科结构。新世纪之初,他明确提出了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到2017年也就是浙大建校120周年左右实现奋斗目标。他重视和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工作,经常深入学生、教师、干部中间,听取意见,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他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崇高的理想、的品德、宽厚的基础、卓越的能力、踏实的作风、健康的体魄”的育人。他充分利用自己在特别是特区的影响和人脉,多方面筹措资金,支持学校建设。他理想坚定、原则,关键时刻敢于冲在前面,勇于承担责任。在张浚生为首的学校领导集体和全校七万余名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并校五年来,浙江大学以发展促融合,教学、科研、管理、学校规划、新校区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综合实力稳定地居于全国高校的前列。

  多年来,张浚生作为一个学者型领导,以其睿智和胆识、踏实和勤奋,在多个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赞誉。他先后被聘为浙江大学顾问教授、兼职教授,中山大学、学院兼职教授,城市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四川省顾问,浙江省特邀顾问,深圳市高级顾问等。2000年,他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党组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工作先进工作者。2002年,他作为党的16大代表出席了中国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张浚生——从闽西山区走出的骄子,一生经历了回归和浙大等四校合并这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并在其间担任重要角色,应该说常幸运的。然而,这正如他经常说的:个人的命运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他的价值才有实现的可能。

  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