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中,位于彩灯博物馆前的玻璃吹塑灯成为了不少游客心中的最佳灯组之一。
这些灯组包括《百财如意》、《喜上梅梢》、《金鸡报晓》、《双凤朝阳》等,所要制作的玻璃零部件约三万个,将耗费玻璃原材料约四吨,做一个成形的灯组需要耗费10多天时间。
玻璃吹塑灯,被誉为中华一绝,是自贡灯会独有的彩灯制作工艺——采用玻璃吹塑和玻璃制作工艺相结合,选用玻璃管、玻璃棒、彩喷砂玻璃等特殊材料,用吹、拉、弯、接、压、翻等特殊专业技能,将花、鸟、虫、鱼,假山、亭、桥等进行吹制造型。
这些由玻璃吹塑制作的花、鸟、虫、鱼等作品,乍一看,和一般玻璃工艺品没有太大区别,仔细看才发现,这些玻璃吹塑灯都是空心的。
今年65岁的彭正华是这一工艺的首创者,21年前,他的玻璃吹塑作品第一次在自贡灯会亮相。
“那个时候我是晨光厂里的玻璃灯工,平时喜欢画画。”彭正华心里一直琢磨,能不能用玻璃来做灯?
说干就干。
“最大的困难是掌握不好火候。”老彭实验多次后,发现制作玻璃吹塑灯的时候,各个部分都需要一次加热完成拼接,不然一部分冷了再接,玻璃容易变形也易碎。
1984年,彭正华制作的玻璃吹塑《四季花灯》灯组首次亮相该市灯会,这是一个较小的座灯,没有内穿线,仅靠外光源。随后,彭正华对玻璃吹塑工艺进行了改进,仅隔了一年,他打造的《岁寒三友》艳惊四座,玻璃晶莹剔透透出彩色灯光,分外璀璨。灯组在自贡灯会连续保留展出了四届,成为了中国彩灯博物馆内收藏的精品灯组。
彭正华的玻璃吹塑作品都是空心的,他说“都是靠‘吹’出来的。”制作的主要流程为加热、拉丝、、吹形、吹空、退火等。
作品需要靠800多度高温的喷灯进行操作,彭正华嘴含一根橡胶管,依靠高温的烧灼,对作品进行塑形,“大的部分靠橡胶管,但像花瓣这样的小部分,就只能用嘴直接吹。”优秀的玻璃吹塑工艺讲求每一处接头都非常自然,看不出痕迹,甚至在玻璃内部一些纹,也能“吹”出来。老彭介绍,由于玻璃的特殊材质,玻璃吹塑灯的成功率也比较低,“三个里面能够成功一个。”
今年春节的灯会从2014年9月开始筹备以来,老彭和两个助手马不停蹄地忙,老彭感觉到要让这门手艺发扬光大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希望能够培养一批徒弟,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陈莉媛 四川日报报记者 姗)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