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玻璃的另一面(组图)

※发布时间:2021-1-7 22:57: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温伯格的早期作品使用的是建筑玻璃,呈现出艺术家对空间元素的探索。加上大量建筑元素的运用,作品看起来更像是透明的建筑模型。1990年代,温伯格在作品中加入了色彩,逐步提高作品在内部语言和外在形式上的复杂程度。尤其是内部的薄纱状游丝和气泡,增加了灵动的趣味性,成为温伯格作品的标志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玻璃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从小朋友爱不释手的弹珠、年轻人追捧的苹果手机到老年人必不可少的老花镜,玻璃都是主要材料,更不用提窗户、灯泡、杯子这些司空见惯的日用品了。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玻璃,人类的生活会怎么样。

  也许是因为其实用工业制品的形象太过深入,以致人们往往忽略了玻璃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正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演的《印象·聚焦》个展,则希望展示玻璃艺术的创意魅力,普通人对玻璃艺术的关注,发掘玻璃价值的另一面。

  此次个展的艺术家史蒂文·温伯格,是美国玻璃工作室艺术家的代表之一。漫步在展厅,参观者不免为温伯格作品的精致打动,以至有人发出“这倒更像琉璃和水晶”的赞叹。

  所谓的玻璃工作室运动兴起于1960年代中叶的美国,追求脱离玻璃工业、塑造出全新的玻璃艺术形式。温伯格本人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以玻璃铸造的手法创作艺术品。策展人莎朗·欧莱柯西亚克介绍说,当时人们对铸造玻璃还知之甚少,大多数人将精力投入了吹制玻璃(一种传统的工业玻璃制法)领域。温伯格则是最早一批放下吹管、专注于铸造玻璃的艺术家,其作品反映了玻璃工作室运动的发展过程。

  温伯格的早期作品使用的是建筑玻璃,呈现出艺术家对空间元素的探索。加上大量建筑元素的运用,作品看起来更像是透明的建筑模型。1990年代,温伯格在作品中加入了色彩,逐步提高作品在内部语言和外在形式上的复杂程度。尤其是内部的薄纱状游丝和气泡,增加了灵动的趣味性,成为温伯格作品的标志之一。

  而到了新世纪前后,温伯格的作品才脱离工业的影响,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艺术品。在其1997—1999年创作的《图标》系列中,温伯格主动建立了一套原则来约束自己的创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所有的视觉表达都是呈现而非制造。在此之后,拼贴、喷涂等艺术创作手段更丰富地运用于他的作品之中;创作主题和作品形态也跳出了对空间的探索,更为多元。

  在开始玻璃艺术创作时,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料,温伯格发展出了自己的slump casting技法,并不断加以提炼。时至今日,很多技巧仍为世界各地的艺术院校所采用、教授。欧莱柯西亚克赞赏地表示,温伯格的工作方式好像炼金术师,用尽各种方法对玻璃进行实验和加工:他在玻璃中混入贵金属、扭转其形态、向内空间注入气泡……塑成了无与伦比的异彩世界。“他的每一步处理都经过了周密的考虑,即使作品被也无所谓,探索和塑造这种令人惊讶的材质才是艺术家真正享受的事情。”

  此次温伯格的个展,也是上海玻璃博物馆开业之后举办的首个展览。对于这样的选择,博物馆馆长、上海大学玻璃工作室主任庄小蔚教授表示,既要考虑艺术家的重要、前卫及对当代艺术的理解程度,也要考虑到观众对艺术的接受能力,温伯格在这两方面都很合适。“他的艺术品中看不到两种形态混合在一起,也看不到对材质的模糊处理。所有的物件都是那么清透、的个体。”欧莱柯西亚克说,温伯格的作品不复杂,更不故弄玄虚,于不经意处现出匠心,达到艺术表达上的透明,非常适合普通大众去参观欣赏。

  除了上述原因,温伯格作品的中国元素,也会使中国的观众感到亲切。属兔的今年多大他早期创作的《竖杆与平板》系列,与世博中国馆有着惊人的相像;而他以唐卡为灵感创作的《曼陀拉》系列则代表了他新近艺术成就的高峰;名为《水晶陶瓷》的作品,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中国传统陶瓦艺术的致敬在进行玻璃艺术创作之前,温伯格学的就是陶瓷艺术。

  正因如此,温伯格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中国,并曾多次到访讲授玻璃艺术。在与中国的艺术家和手工匠人进行深入交流后,温伯格表示自己从中受到很多,将玻璃创作技艺推向新的方向。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爱玻璃艺术,更多资本会进入这个市场,“玻璃艺术未来的春天在中国”。

  位于上海宝山的上海玻璃博物馆今年5月揭幕,是中国内地首家以玻璃为主题的博物馆,其是分享玻璃的无限可能。在这间原为玻璃工厂的博物馆里,呈现出玻璃工业与玻璃艺术的奇妙融合。

  在这里,既陈列着各个时期的玻璃制品、最新的尖端玻璃科技,也有国内外艺术家捐赠和临时展出的玻璃艺术品,同时还有各种玻璃及加工手段的介绍。在一边的厢房里甚至还有每天两场的热玻璃表演,两位师傅向游客实际展示“吹玻璃”这一古老的玻璃制作技艺。

  这种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玻璃艺术的状况。博物馆员介绍说,玻璃3000年前就传入中国,在古代中国,玻璃的最大用途是仿造玉器制造各种手工艺品;工业传入中国之后,玻璃的实用性显著提升,其艺术价值仅作为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存在;直到最近十几年,玻璃艺术品才从仍属工业范畴的艺术玻璃中出来。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盛珊珊等华人艺术家开始玻璃雕塑的创作。2000年,庄小蔚自英国获得玻璃艺术专业硕士学位归国后,在上海大学创建了玻璃工作室,并将现代艺术带回到这个传统的手工艺术领域。上海大学玻璃工作室是中国高校首个玻璃工作室,已先后培养了10多位硕士毕业生。这批毕业生与极少数由雕塑、设计等领域转行的艺术家一起,成为目前中国玻璃艺术的力量。

  

关键词:艺术玻璃图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