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大量古代工艺品的呈现让观众直呼过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家、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尚刚以《历史与时尚:走进古代工艺美术》为题,从器物的工艺美术史出发,讲述国宝背后灿烂的文明与审美的历史。
“按照材质,可以把工艺美术分成丝绸等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以及其他六个门类。”据尚刚介绍,工艺美术的主体是日用品,其次才是欣赏品。但在日用和欣赏之间,从来就没有清晰的界线,所有的日用品都能够欣赏,许多欣赏品又可以使用,只是欣赏品的材质往往更高贵,制作常常更考究。
工艺美术是以手工方式制作的造型艺术,兼具文明和物质文明双重属性。经济、、文化不仅孕育出工艺美术与其名作,并且还决定着它们的风貌。
丝绸是古代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从经济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是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半数左右的人口在从事纺织生产,他们生产的主要产品就是丝绸,丝绸是古代中国从业人口最多、产品数量最大的工艺美术门类。
从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是个等级社会,人们的穿着使用都有严格的等级,丝绸是高级服装的主要面料,它们的品种、图案、色彩都和等级制度有密切的联系。
从艺术的角度看,丝绸主要用做服装林雪 普通话面料,而服装除遮羞保暖之外,还要穿给别人看,要显示主人的审美,因此最有展示性,最能代表装饰与其演变。某种图案、某个色彩的流行,也往往从丝绸开始。
“丝绸的数量甚至超过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的总和,可惜难以保存,这和陶瓷的不腐不烂大不相同。”尚刚说,如果做工艺美术史,就应当尽可能尊重古代,在他的书里,总是尽量把丝绸的讨论或者叙述放在最前面,文字也最多。
据尚刚介绍,陶瓷器是现存数量最多的古代工艺品。陶瓷器装饰的变化与使用有关,他举例说,古代很多的陶瓷器是餐饮器,用于盛装肉食,表面凹凸不平的餐饮器不便于清洁,“元代以来的瓷器器表平齐,不易藏垢,便于清洗。”
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材料、技术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工艺美术的历史也是材料的历史、技术的历史。”尚刚说,任何作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材料制约着作品的面貌,材料的不同必定带来造型和装饰的差异。材料必须经过制作技术才能成为作品,技术制约了作品的面貌,技术的不同常常引出造型和装饰的变化。
为什么瓷器多是圆的?他解释道,瓷器在窑内烧制时非常容易变形,方器的变形人很容易察觉,看起来会很不舒服,而圆器的变形一般看不出来。
最近热播的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长安制香女闻染在去世前的一番话中,道出了大唐制香技艺背后的深意。“现在人们使用香水居多,而在古代人们是使用金属制的球形香囊来产生香味的,这种香囊无论如何转动,里面的烟灰烟火都不会外泄,唐人也将香囊用来暖手。”
再比如说,釭灯是汉代流行的一种铜灯,工匠设计的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溶于灯腹水,这样就可以降低空气污染。这种铜灯的制作非常巧妙,也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
在谈到工艺美术品的功用时,尚刚指出,工艺美术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培养人的基本审美意识,且会左右人的终极审美方式。此外,古代的书籍、文献难以保存,但工艺品美术品深入千家万户,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的坏的都得使用,这也是了解古代社会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