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金银铜器“流光溢彩”的背后——稷山县坞堆村仿古工艺品与文物造假博弈调查

※发布时间:2018-11-1 22:58: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坞堆村,位于稷山县县城南15公里处,北靠清通线,南邻峨嵋岭。清朝末年,一位名叫王文在的探花出在此地,让坞堆村在方圆百里小有名气。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探花王文在的名声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脑海,取而代之的则是这里远近闻名的金银铜器仿古产业。

  记者找到了2011年4月7日运城某对坞堆村的相关报道:坞堆村的仿古工艺最初是从传统的“百家锁”、手镯等日常银饰品的加工开始的。1992年,该村村民马德康尝试在银饰品加工的基础上,把电镀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生产出第一批外观精致、上档次的工艺产品,销往河南省,当年就有了第一笔可观的收入。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村目前共有大小仿古工艺加工户126户,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有15户,主要产品有锡杖、鎏金银乘象、头簪、鎏金八宝瓶、鎏金盘、银棺、鎏银吉祥提壶等1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广州、深圳、河南、浙江等省市。精细的做工使该村产品在2000年开始走出国门,远销法国、日本、韩国、和等国家和地区。

  的报道了坞堆村仿古产业的巨大影响,村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房,更是体现着仿古产业的高额产值。据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些楼房大都是这几年从事金银器仿古加工和销售的村民盖起来的,其中不乏资产上千万的大户。

  说到产值与销售渠道,稷山县中小企业局一位官员的话道破了个中:“外地的客户都是来定制的,拿回去一处理就当古董卖了,你说他们怎么估算产值?”坞堆村的加工户针对这种说法反驳道,“我们做的是仿古产品,至于外地人怎么处理,我们一概不知,我们挣的只是加工费。”

  忠从事金银铜器加工至今已近20年了,坞堆村最早从事这个产业的马德康就是其岳父。坐落在坞堆村村口的稷山杰忠金银铜器传统制作研究中心原来是本村的学校,为了方便客户对金银铜器成品的了解,忠专门开设了一个展厅。展厅里摆满了该中心制作的产品,其中不乏有陕西寺地宫里的唐代金银制品的仿制品。

  打开话匣子的忠显得比较健谈。他告诉记者说:“金银铜器是奢侈品,由于市场疲软,自2011年后半年至今,效益一直不好,企业一直处于半开工状态。效益最好的时期是在2006年左右,当时就算保守估计,当年的产值都高达600万元左右,可2011年全年也才100多万元。”但是对于产品的销,忠同样显得谨慎小心,他只是告诉记者,产品大部分都是被河南、江西等地的客户买走了。

  在记者的追问下,周公解梦 死人复活忠透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次“传奇”经历,他说:“记得前几年有一个客户在我这里定制了一个唐代‘人骑马’纯银摆件。当时那件物品卖了5000元人民币,那个客户拿走之后在河南用矿物质颜料添了彩,拿到之后,请专家看,专家说银器添彩只是在资料上看到过,没见到实物,这次终于见到了实物,最后将其鉴定品。后来又得知这件人骑马摆件,在一次拍卖拍出了800万元的高价。”“当然,我是反对这种做法的,”忠补充道,“但是客户从我这里拿走产品以后具体干什么,我不能人家。”

  稷山县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行内人士告诉记者,坞堆村从事金银铜器加工的人都知道他们的产品到外地之后干什么用了,只不过彼此心照不宣罢了,村里有10多户人家就是专门在等地从事这种销售的,要不怎么能身价达数千万?甚至他们做的仿古产品都能让古董贩子“打眼”(古玩专业术语,指以假乱真)。

  如何在规范产业发展的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市场持续疲软令包括忠在内的生产户门心急如焚,这些问题都让中小企业局的官员们感到很棘手。“这种产业想要规范它特别难,”稷山县中小企业局的一名官员抱怨道,“坞堆村加工的产品都卖给谁了,是当普通工艺品卖了,还是被人拿去做旧之后假冒古董卖了,明摆着却又太难以证明,要是要求他们在产品上刻上自己的商标或者地址,还会有人买吗?”“说实话,我们中小企业局也非常愿意规范并支持他们,但是坞堆村从事这个产业的加工户都非常排外,我们去搞一个调查,有得甚至连门都进不了,更不用说了解情况了。”稷山县中小企业局的张副局长告诉记者说,“到现在为止,坞堆村从事这个产业的商户大部分连手续都没有,按理说,对于这些用传统工艺手法制做产品的项目,中央和省里面都有扶持资金,但是,就现在的情况很难给他们争取。”

  为什么不强强联合,创出自己的品牌?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副局长直摆手,“这个想法不是没想过,前几年省、市里面的领导还到他们那里调研参观过,可是那些村民的态度根本不积极。局里曾经想把那些散户集中起来搞一个松散式的集团公司,可最后还是无疾而终,主要是他们既有小富即安的思想,还有的销售渠道。”

  对于这个问题,忠表现的似乎有难言之隐,对于这个行业能维持多久,他表示不太乐观,也许到今年年底,村里就会有很多人放弃这个行业。采访结束时,忠把记者送到门口,喃喃自语道:“几个月过去了,还没有客户来上过门。”

  记者看到,在坞堆村,经过加工户的锤、敲、刻、焊等工序之后,一件上至战汉下至明清的老物件就出炉了,传统手工制作是好事,即能让老祖的手艺得以传承,有能让人们观赏到精美的古代器物。但是,的是这些现代仿制的物件被的人利用了,搅乱了文物市场。

  卖假货的身价千万上亿,让热心收藏的倾家荡产。稷山县坞堆村的金银铜器加工产业,本身是个好事,如果加以规范和推广,不难走出自己的品牌之。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