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集中展示“中国非遗”(组图

※发布时间:2017-6-16 15:05: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设立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此期间,一系列有关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动在国内多地举办。作为由文化部策划的统一品牌活动,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中国非遗文化周”日前在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并成为沟通人民情感的桥梁。

  6月10日晚,“神韵·醉美非遗”展览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举办,2017贝宁“中国非遗文化周”就此拉开序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100余件剪纸、刺绣、泥塑以及古建筑模型作品,栩栩如生的回族剪纸、细密精致的刺绣、活灵活现的泥人、精巧绝伦的中式建筑模型,无不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尤其是巨幅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更令大家赞叹不已。

  展览期间,回族剪纸传承人田彦兰带来一场精彩的“发现中国——非遗”,详细介绍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非遗的现状及经验。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孔子学院带来的茶艺表演和书法展示,也受到热烈追捧。回族自治区文化馆党委包耀新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贝宁观众了解中国非遗、文化。

  据了解,此次贝宁“中国非遗文化周”将持续至6月17日。其间,非遗代表团于6月12日至14日为20余名贝宁艺术家举办了短期培训,并在阿波美卡拉维大学举办和展览。通过一系列丰富、立体的活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希望让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当地,呈现中国在非遗、传承、发展实践中的丰硕。

  6月9日,由中国文化中心、浙江省文化厅、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非遗文化周”在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

  此次文化周包括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非遗手工艺大师现场展示以及文艺表演等内容,旨在展示浙江省在非遗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据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钱骋介绍,浙江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工艺美术人才辈出,这些精彩纷呈的民间艺术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开幕式演出中,昆曲表演《牡丹亭·游园》、古琴独奏《阳关三叠》以及由陶笛、竹笛、葫芦丝3种乐器演奏的《龙凤呈祥》展示了中国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情。昆曲茶艺表演《龙谷清韵》更将昆曲艺术与茶艺表演巧妙结合,通过赏茶、点茶、泡茶、敬茶等过程,再现了汤显祖曾任知县的遂昌县的茶俗文化。

  演出结束后,观众兴致盎然地欣赏了杭州王星记扇子、宁波金银彩绣、龙泉青瓷等具有浙江地域文化特色及民族艺术风格的非遗展品,并观摩了3位手工艺名家现场进行的制扇烫花、青瓷刻花及刺绣技艺展示,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得到广泛赞誉。

  “中国非遗文化周”活动于6月15日结束。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表示,此次文化周也是庆祝中德两国建交45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希望给观众带来别样的艺术享受。

  由新加坡中国协会、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得到中国驻新加坡大特别支持的“中国非遗文化周——新加坡中国青年文化交流之夜”于端午节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标志着“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的开始。

  新中青年文化交流之夜响应活动主题,现场设立了传统文化体验区,观众可以在这里体验包粽子、写书法、剪纸,还可欣赏古筝、武术、舞蹈表演。除了丰富的文艺演出和体验,还有“老中青三代共话端午”环节,新加坡华侨中学的程万里同学、新加坡教育专家黄升格、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许福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追溯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内涵与发展,使观众深入了解中国端午节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中国知名音乐制作人、投资人胡海泉还与青年朋友们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和。活动现场设置了网络同步直播,线上有近万人观看并参与互动。中国驻新加坡大公使衔参赞房新文说,此次文化交流之夜,不仅为中新的青年朋友们提供了解传统文化、共同欢庆端午佳节的机会,也突出了青年在传承与传统文化上的责任与作用。

  6月10日,由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和新加坡同济医院联合主办的“中国非遗文化周”中医系列活动拉开帷幕。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邀请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刘光瑞参与,并与新加坡同济医院等当地医院合作,开展中医专题、中医学术交流、“国医文化”图片展览等一系列活动。系列活动的举办让本地掌握了不少中医养生和治疗知识,建立起对中华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

  除此之外,6月3日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开幕的“中国非遗文化周”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展示了广州灰塑、佛山剪纸、潮州手拉泥壶以及茶艺、花艺、香艺、木偶书法等广东的非遗文化项目。文化周期间还举办了3期剪纸培训班,吸引泰国踊跃参加,场场爆满。由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带来的4场广东木偶剧演出,更以生动活泼、细腻传神的形式展示和了我国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陈祥飞 王俊涛 席妍子 赵力勤)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