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跨入奢侈品行列的产品,从质量上来说,基本已经趋于同一起跑线。如何促成消费,更多的决定因素来自材质、设计和品牌影响力。将范围限定在时计产业内,当技术创新、复杂功能开发和稀有金属运用都各具专长难分伯仲的时候,怎样突围市场?取悦消费者回到了一个最直接的方向,外观。
对于时计作品的外在来说,表带负责牢固与佩戴舒适,表壳更多是技术层面的坚固与防水,吸引消费者的主要责任则有表盘来完成。而为了符合奢侈品的艺术感和稀缺性,现代机械流水作业的修饰手法是不足以达到的。因此,众多仅仅依靠纯手工才可以完成的传统古老工艺,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时计作品的设计当中,并成为了品牌突围市场,立足高端制表金字塔顶端的另一根本原因。
这类由传统工艺制作出的作品,虽然在制作方式和成品艺术特点上各不相同,但在与奢侈品的契合度上却恰巧一致:需要手工完成,由此限定了制作时长和成品数,提高了作品价值;由于传承久远,能够制作的工匠日渐稀少,保证了作品的稀缺度;由于原材料和制作过程特殊,导致大部分作品之间在细微处不尽相同,保证了作品的独特性。
细节带来的惊喜
传统工艺所选择的修饰,并不局限于表盘,也有一部分被运用在机芯上。透过表背的透明底盖,一目了然的机芯,也涵盖在了外观的定义当中,对注重细节的人来说,它的意义并不在于表盘。
常见的机芯修饰多在夹板或摆轮上,而对于以严谨著称的德系制表,细节的完美被延伸的更为具体。朗格表作为擅长精密制表的德系制表典范,不仅在其特色四分之三的夹板上镌刻格拉苏蒂条纹装饰,还在四分之三夹板的背面进行鱼鳞纹的打磨,这个位置在腕表或机芯成品中都是看不到的,朗格的坚持只因为品牌自身对于产品细节的完美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朗格机芯中摆轮夹板上所延续的以往怀表上的雕花图案,由于雕刻师手法的不同,所雕刻花纹的细节也有所区别,当一枚腕表回到表厂,他们就能很轻易地告诉你,是谁雕刻了这块表的摆轮夹板。
除了雕花图案之外,在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上还会有多个红宝石轴承,外边则是个黄金套筒。红宝石轴承的使用是为了降低机芯摩擦和损伤,最初所采用的红宝石取自天然,质地坚硬且尺寸不一,为了方便更换且不损伤夹板上的孔径,并保持使腕表精美和精准,制表师选择在宝石轴承边缘装配了黄金外圈,称做黄金套筒。此外还需要另用蓝钢螺丝来固定套筒,朗格经典的“红金蓝”色彩搭配也由此而来。如今,宝石轴承已标准化,黄金套筒的关键功能已趋弱化,但在尊重传统和美学坚持的前提下,朗格仍旧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传统。
致敬高级制表工艺
1886年制定的《日内瓦法则》对材料、工艺、精准度等方面进行了严苛限定,所以目前在手表制造领域拥有日内瓦印记的品牌屈指可数。全球每年有2000多万枚腕表产自瑞士,仅有2.4万枚得以通过日内瓦印记认证。在获得日内瓦印记的时计品牌中,每年生产约4000枚腕表的罗杰杜彼,是当今唯一全线腕表皆镌刻有这一享有盛名认证标记的品牌。
2014年,罗杰杜彼推出了品牌创建之初首个系列的全新表款,这个被命名为Hommage(法语“致敬”)的系列,表达了品牌创始人对于前辈制表师的敬意,也以杰出的作品体现出了品牌致力于保护传统工艺的成果。
新系列中的双飞行陀飞轮手工玑镂腕表,运用了源自16世纪的玑镂饰纹艺术,这一工艺的重点在于“以雕刻、蚀刻和交错的线条来装饰物件”。在18世纪末时,此艺术被用于表盘与表壳的装饰上,这些在贵金属上刻画出的切口绽放着细致的光芒,产生了独特的装饰效果。19世纪时,此技术受欢迎的程度骤然增长,到21世纪的制表领域里,玑镂饰纹作为艺术作品细节处理的首要象征。
手工玑镂饰纹技术惯于采用徒手操作能够镌刻直线或玫瑰纹的古老机器。这些工具在工匠们娴熟技巧与丰富经验的引导下,通过镌刻的速度、压力和精确定位,造就出一件件细致的顶级手表作品。
构成图纹的线条凹槽仅为0.05毫米至0.1毫米的深度,我们不难想象要完成一件完整作品,需要何等的精准度。而这一事实便清晰地阐明了,在雕刻工匠手下永远不可能出现两件完全相同的玑镂饰纹,也就是说,每一枚具有手工玑镂饰纹表盘的腕表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镶嵌,不仅属于珠宝
提到镶嵌工艺,不难想到珠宝。但实际上,在众多传统工艺中,镶嵌是个极庞大的组成部分,宝石镶嵌仅是其中之一。当顶级品牌迈上复兴传统工艺之路,曾闪耀在各个时期的斑斓艺术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线——羽毛、花瓣、金珠、马赛克、木质——琳琅满目的材质选择,为镶嵌工艺在珠宝以外创造了无限的可能。
马赛克镶嵌工艺一词于公元前一世纪正式诞生于罗马,而其真正起源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的西西里岛,在此处发现了史上最早以玻璃与大理石小方块镶嵌而成的图案。在当时,这种工艺手法,堪称创新之举。马赛克镶嵌工艺不断演变与发展,后期又出现了微型马赛克镶嵌工艺,这一表现手法在18世纪末的意大利尤为盛行。
卡地亚dArt系列已经连续几年推出不同造型的马赛克镶嵌腕表,而伯爵表的作品中则运用了可显示超过1万种颜色的微型马赛克手工镶嵌工艺。
在卡地亚近几年的作品中,还运用到了多种几近失传的镶嵌工艺,包括花瓣镶嵌的生动鹦鹉;金珠镶嵌的猎豹;秸秆镶嵌的树袋熊。其中金珠镶嵌的历史最为久远,一度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项极度复杂的装饰工艺曾在伊特鲁里亚(Etrurie)文明的首个千年达到了鼎盛时期。金属珠粒工艺,是将切割好的黄金细线进行高温加热,直至形成微小的珠粒。然后,再将这些黄金珠粒分别置入需要装饰的部位,并与金质底座融合,从而塑造出生动立体的浮雕图案。
此外,江诗丹顿和帕马强尼等品牌,选择了起源于4000多年前古埃及的古老装饰工艺木镶嵌,而海瑞温斯顿则将曾于欧洲王室头饰上摇曳的羽毛加工技艺撷取至时计的方寸空间之中。随着传承与创新的并进,这些古老工艺所塑造的图案,在突出鲜明特点的同时,也日益远离平面化,从简单图案趋向立体造型转变。
打造本土品牌工艺
中国钟表行业的发展在近年来显著加快,无论从生产数量,还是技术突破。然而对于能否打造本土顶级时计品牌这一观点,还是极少有人认同。顶级时计品牌出自瑞士和德国,这一固有思想影响范围广泛。对此,雅典表全球销售总监BrunoDard表示:“制表业并非被某一国家垄断,只是消费者都具有‘买特产’的消费心态,所以,如何扭转这种态度或认知至关重要,这也在考验一个品牌或说一个国家整体行业对外的市场营销策略。”
本土钟表行业基础雄厚,年产量几近瑞士数倍,但多数产品为基础型石英表或入门级机械表,高端产品数量有限,并且在重视技术研发的同时,略显忽视了设计与工艺的并行。
其实,在传统工艺上,本土品牌是具有基础和优势的。珐琅工艺虽然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但掐丝珐琅和画珐琅都曾在中国鼎盛一时,同时,一些顶级时计品牌的珐琅作品,也选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题材和色彩设计。这些都证明源自本土的传统工艺空间仍旧巨大,只是尚待发展。从市场上销售的作品来看,本土知名品牌和一些独立制表品牌的珐琅表作品亦可谓精工细作,但从作品数量和宣传力度上都略显不足。本土品牌近年来,在复杂功能开发和高端材质运用上进步明显,但是在工艺的开发与重视程度上,与顶级品牌相比仍有差距。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