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汝瓷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8-12-31 16:19: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汝瓷博物馆位于汝州学宫内,始建于1984年1月,经临汝县人民批准,在汝州文庙旧址成立,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发掘、收藏和陈列工作,并负责汝州文庙的日常管理和修缮工作。1988年8月,临汝县撤县建市,临汝县博物馆更名为汝州市汝瓷博物馆。

  汝瓷博物馆为国家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0873平方米。是我国唯一的收藏、陈列、研究汝瓷的专业性博物馆。现有6个基本展厅,2个临时展厅。第一展厅为18种汝官窑仿复制品展厅;第二展厅为汝瓷标本展;第三、四展厅为现代汝瓷精品展;第五展厅为历史名窑当代名家作品展;第六展厅为汝州文物精品展。

  截至2017年底,汝瓷博物馆馆藏文物1791件,按照级别划分,其中经国家鉴定的一级品5件、二级品83件、品1566件,根据《2014年10月10日河南省馆藏文物鉴定意见表》显示一般文物137件套。按照类别划分,其中瓷器514件、陶器554件、铜器139件、钱币399件、石器176件、木器5件、玉器2件、象牙器1件、骨器1件。另外,汝瓷博物馆还收藏有2002年至2017年间接收入库未鉴定藏品200件。这些文物精品浓缩了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至清朝各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

  石器是指以岩石为原料制作的工具,也是人类最初的生产工具,盛行于原始社会时期,直到青铜器的出现才逐渐淡出历史的发展。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人类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这种石器利用石块打成的石核或者打下的石片,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工具,种类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砸器等。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使用磨制石器,先把石块打成或者琢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在砺石上研磨加工,主要工具有斧、凿、刀、镰、犁、矛、镞等。汝州在很多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石质工具,反映了汝州远古时代人类活动的活跃,体现了在新石器时代汝州人类文明的发达。

  新石器时代石质工具,长8.8厘米,宽4.5厘米,重量275克,有残疤点。为国家文物。

  铜器,是青铜器的简称,也泛称各种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铜器基本上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生活用具盛装物件,二是作为礼器陈设布列。主要有酒器、食器、水器、兵器、乐器,也用来制作货币、官印等。汝州出土的铜器以铲币、铜镜居多,也最具代表性。

  隋代,直径12.9厘米,重量490克,镜面裂纹:9厘米、6.5厘米。共三重纹饰:中间为圆形带孔钮及四神;向外为十二生肖图案,呈十二格排列,每个格中一个动物纹样;再向外为一周锯齿纹。该镜铸造纹饰高凸、清晰,工艺水平较高,外表华美壮观,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和铸镜工匠的丰富想象力和卓绝创造力。为国家二级文物。

  铜镜是古代用铜制成的镜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礼器中,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公贵族才能使用,汉代以后铜器渐入民间。中国古代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陶器是指以黏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和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和有色,无釉和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等。陶器在中国产生距今已有1.17多万年的历史,它的出现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的一种新生事物,为瓷器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出土于临汝县阎村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陶器,器腹外壁的《鹳鱼石斧图》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彩陶缸器形为敞口、圆唇、深腹,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沿下有六个对称的鼻钮。陶画高37厘米、宽44厘米,从内容上看,这幅陶体绘画可分为两组,一组为鹳叼鱼,一组为带柄的石斧。这幅作品将中国绘画历史向前推进6000年,玉米地里的大嫂被誉为中国写意画的鼻祖。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原藏于汝瓷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汝州是汝瓷之都。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宋代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的汝瓷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汝窑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出现于南方越窑衰落之后,作为北宋官窑,烧制的器物主要供宫廷使用,在市场和民间中流传甚少,汝州民间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元代,高64.2厘米,口径19.1厘米,底径21.2厘米。侈口卷沿,束颈,鼓腹呈瓜棱形、喇叭状足。大瓶口沿由六片向外翻卷下垂的荷叶组成。每片叶子中下部凸出一个釉珠,似欲滴的甘露。腹呈六棱状,腹下与圈足相连处饰凸弦纹。胎质较坚密、呈灰白色,胎体厚重,系手拉坯分成。器物内外及足心施天蓝釉,釉汁润泽,釉面有橘皮、棕眼及开片。从该器物胎、釉及烧造工艺看,同汝州金元时期青瓷窑产品风格相同。1976年出土于纸坊赵落大队,共两件(一对),一件现藏于汝瓷博物馆,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清代,口径11.4厘米,高3.1厘米,底径7厘米,重量70克。保存完整。为国家二级文物。痕都斯坦,是清代对北印度的称谓。痕都斯坦玉器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名贵的器物,精美绝伦。由此也可见清代中国玉器制作工艺之高超。

  清代木器,文物,长242厘米,宽150.5厘米,通高263厘米,挂檐后残缺42厘米,雕花有残缺。1984年10月临汝县文化馆移交汝瓷博物馆。该顶子床设计精美,结构严谨,形如楼阁,外为棕褐色,上刻各种雕花,有、招财进宝、如意花瓶、麒麟送子、小儿嬉莲、蝙蝠祈福以及灵芝、、莲子、游龙等各种寓意吉祥的雕刻图案,有浅浮雕、高浮雕和镂空透雕三种雕刻形式,精美绝伦的工艺造型反映了清代上层生活的奢华,彰显了古代工匠的艺术造诣和高超技能。

  河南:如何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常年种小麦800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国的1/4,与小麦相关的规模以上企业1700多家。然而,一个问题始终困扰河南,怎么既保粮食稳产,又促农民增收?……【详细】

  郑州:中找到新定位欧洲快消品牌Zara最新款服装头天凌晨落地郑州机场,第二天清晨便可以摆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货架上。一件服装,了“郑州速度”,也描绘出郑州“站位大枢纽、放开大胸襟”的全球格局……【详细】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

关键词:宋代陶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