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发改委蒋珊照片
日前,记者在云阳县平安镇采访了老艺人李家元,他12岁就跟父亲学做陶器,至今已有50年了。他欣喜地说:“今年双喜临门,一是被确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是陶器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列入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因此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把这个技艺传下去。”
李家元今年62岁,家住云阳县平安镇双平村,记者见到这位陶器制作手工艺人时,只见他抖擞,好似有使不完的劲。
“我家五代都是做陶器的,我从12岁开始就跟父亲学做陶器,至今已有50年了。”说到陶器制作,李家元娓娓道出。
李家元说,“那时年幼,看到父亲经常用一些泥土,做出一些形状各异的东西,非常好奇。所以,12岁时,父亲就开始教我制作陶器。”
小时候的李家元很贪玩,跟父亲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没了兴趣。父亲李世木发现李家元对陶器制作产生了厌倦情绪,借晚上吃饭的时机,李家元:“学手艺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东想西想,那样终是一事无成。陶器制作这门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不能丢掉!”
1980年,李家元开了一个陶器厂,厂内有20个员工。第二年,李家元被评为“云阳县劳动模范”。
“当时陶器用的地方很多,所以我们做的产品很畅销,生意也非常好。”李家元说。可好景不长,到2005年,陶瓷市场低迷,陶器厂开始衰退。
李家元介绍,一件土陶品出炉,程序繁杂,耗时不少:挖泥、筛选、碎泥、和泥、开坯、拉坯成型、晒干、上釉、装窑到烧制。至少要一个星期。“随着玻璃器皿、陶瓷制品的上市,土陶品身价一降再降。“每个最多只能赚两三块钱”。
“除了市场的需求变小外,手工制作的陶器成本远远高过机器生产。”李家元叹了一口气说,“后来确实没办法了,家里还有几口人需要我养活,我只好另寻出。”
现在,李家元在一家粉条厂从事管理工作,但他每天都要到他以前制作陶器的地方看看,有时还一下手艺。
在李家元制作陶器的地方,记者看到,屋里放着一个手动旋转滑轮装置,桌上摆放着包装好的泥土、碾锟、刮刀、修形刀等工具,他向记者演示了做陶器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技艺。
记者在土陶作坊看到,老李手中的泥巴不是普通的泥巴,是当地四十八槽山顶上特有的白鳝泥。“这种泥巴做陶器,不会开裂,纹更细腻。”李家元一边低头做陶器,一边说:“现在我还可以做一百多种陶器,如缸、钵、碗等。”
今年5月,云阳县人民办公室公布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家元被确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器制作传统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次月,云阳县申报的“陶器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一下双喜临门,令李家元老人高兴不已。
据悉,陶器制作传统手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它对研究云阳乃至渝东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商贸经济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眼看土陶传统工艺濒临消失,干了一辈子土陶制作的李老告诉记者:“我并没有因此灰心,我不敢奢望有人来学艺,但若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我愿意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会尽其所能当好传承人,做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
日前,记者在云阳县平安镇采访了老艺人李家元,他12岁就跟父亲学做陶器,至今已有50年了。他欣喜地说:“今年双喜临门,一是被确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是陶器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列入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因此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把这个技艺传下去。”
李家元今年62岁,家住云阳县平安镇双平村,记者见到这位陶器制作手工艺人时,只见他抖擞,好似有使不完的劲。
“我家五代都是做陶器的,我从12岁开始就跟父亲学做陶器,至今已有50年了。”说到陶器制作,李家元娓娓道出。
李家元说,“那时年幼,看到父亲经常用一些泥土,做出一些形状各异的东西,非常好奇。所以,12岁时,父亲就开始教我制作陶器。”
小时候的李家元很贪玩,跟父亲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没了兴趣。父亲李世木发现李家元对陶器制作产生了厌倦情绪,借晚上吃饭的时机,李家元:“学手艺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东想西想,那样终是一事无成。陶器制作这门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不能丢掉!”
1980年,李家元开了一个陶器厂,厂内有20个员工。第二年,李家元被评为“云阳县劳动模范”。
“当时陶器用的地方很多,所以我们做的产品很畅销,生意也非常好。”李家元说。可好景不长,到2005年,陶瓷市场低迷,陶器厂开始衰退。
李家元介绍,一件土陶品出炉,程序繁杂,耗时不少:挖泥、筛选、碎泥、和泥、开坯、拉坯成型、晒干、上釉、装窑到烧制。至少要一个星期。“随着玻璃器皿、陶瓷制品的上市,土陶品身价一降再降。“每个最多只能赚两三块钱”。
“除了市场的需求变小外,手工制作的陶器成本远远高过机器生产。”李家元叹了一口气说,“后来确实没办法了,家里还有几口人需要我养活,我只好另寻出。”
现在,李家元在一家粉条厂从事管理工作,但他每天都要到他以前制作陶器的地方看看,有时还一下手艺。
在李家元制作陶器的地方,记者看到,屋里放着一个手动旋转滑轮装置,桌上摆放着包装好的泥土、碾锟、刮刀、修形刀等工具,他向记者演示了做陶器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技艺。
记者在土陶作坊看到,老李手中的泥巴不是普通的泥巴,是当地四十八槽山顶上特有的白鳝泥。“这种泥巴做陶器,不会开裂,纹更细腻。”李家元一边低头做陶器,一边说:“现在我还可以做一百多种陶器,如缸、钵、碗等。”
今年5月,云阳县人民办公室公布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家元被确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器制作传统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次月,云阳县申报的“陶器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一下双喜临门,令李家元老人高兴不已。
据悉,陶器制作传统手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它对研究云阳乃至渝东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商贸经济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眼看土陶传统工艺濒临消失,干了一辈子土陶制作的李老告诉记者:“我并没有因此灰心,我不敢奢望有人来学艺,但若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我愿意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会尽其所能当好传承人,做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