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泥陶制作传承人复制上古陶器生产过程

※发布时间:2018/9/16 0:27: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袁惟仁是谁(长江商报)●陶豆: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造型多为浅盘、浅钵形,高圈足,是祭祀礼器组合中的重要部分。

  ●红陶鬶: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红陶的代表作品,被艺术史家视为远古造型艺术中设计最为成功的作品。

  人类掌握了火,就有了烧陶的条件。考古证明,最初的陶器是在篝火中产生的,生活在河流边缘的人类,用泥土混合着贝壳,捏塑一些生活用品,包括一些壶、罐,还有它们的神明走兽。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开篇讲道:“百里之内,必产合用土色,供人居室之用。”陶瓷原料的选取,需“掘地验辨土色”。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制陶业很广泛,制陶用的泥土也很充足。

  最初生活在江汉平原的楚国人,日常生活也离不开陶器。他们利用长江不断泛滥的淤土层烧制陶壶、陶瓮,这些陶器作坊遗址在后来的考古挖掘中不断被发现,并且均围绕在区周围,这说明楚人常重视陶业生产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生活在这块内陆的楚国人相继学会了使用青铜器与漆器,但是陶的传承一直没有中断。从诞生之初,陶就以廉价的制作成本与材料的丰足,一直流传在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之中。直到工业文明出现,这批伴随着人类从文明的源头区一走来的陶器,才渐渐退出历史。

  在近期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荆州郢城的泥陶制作技艺被列在其中。本期《长江地理》透过镜头记录了传承人夏裕谷的陶器作坊以及陶器生产过程,追溯封藏在陶器中的泥土生命。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关键词:陶器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