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在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下,宜兴紫砂业振兴发展,并出现了现代工商文明:一是成立了紫砂股份制公司;二是组织了行会即紫砂同业公会;三是紫砂走出国门,多次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并出现了一批承上启下的紫砂名人;四是改变传统的师承、家传的模式,采用企业培训乃至职业教育的形式培养艺徒。在这些改革创新的事件中,利永陶器公司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国时期紫砂历史被有意无意地淡化,而对利永陶器公司等企业的记载也错误百出,使研究者莫衷一是,一头雾水。笔者去年在参与编写蜀山古南街的历史时,查找了一些资料,现对利永公司及其业绩作一简介,并求教于方家。
一创办与经营模式:利永陶器公司创办于民国二年(1913年),地点在蜀山镇,公司性质是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制作、烧窑、营销于一体,经理邵咏常(亦作邵泳常)。其依据:一为《丁蜀镇志》“大事记”:“民国2年,利永陶器公司在蜀山成立”,“第三篇陶瓷工业”:“民国2年,江苏省实业厅先后投资合股在宜兴、蜀山开办了利用、利永两家陶业股份公司。”二为《江苏省陶瓷工业志》“大事记”也有同样的记载;三为民国8年江苏省实业厅视察员姚日新视察报告:“现有陶业公司二:一是利用公司,在城内南大街,郁恂任经理;一是利永公司,在蜀山镇,邵泳常任经理,在上海均分设发行所”(以上转引自宜兴政协文史资料《民国初年宜兴实业概况》)。据此可知,利用、利永是两家公司,而决不是先有利用后增资扩股后改称利永。实业家周文伯(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之父)投资利永公司未见记载,但周在上海豫园开有“利永陶器商店”或即是利永公司在上海的发行所,故他亦应该是公司的股东。
二业绩与社会贡献:利永公司生产经营紫砂陶器,其产值产量未见记载,但规模在当时应该不小,可从以下看出,一是他聘请当时所有名匠作技师,如程寿珍、俞国良、李宝珍、范大生、冯桂林、汪宝根等。当然这些名匠并非仅仅签约一家公司,会一人应聘几家或多家同聘一人,因利永公司经营得法,信誉又好,无疑是名匠的首选;二是利永公司经营时间较长,我们不能确定它何时歇业,可以肯定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仍在经营。我们见到民国艺人李宝珍一传炉壶上刻“风生七碗。壬午利永刻”。说明壬午年即1942年利永仍在生产。对比另一家国有企业江苏省立陶业工厂,政府投入十万八千元巨款,但只维持了不到3年(1917至1919年),便因贪污腐败,经营不善而倒闭,这也反衬出利永公司作为股份制企业的生命力。
利永公司对紫砂业的贡献还表现在:
(1)组织参加世博会,提高紫砂知名度。利永公司先后参加了多次世界博览会并获奖:1926年各式紫砂壶、杯、碟参加费城世界艺术博览会获金质奖章,1930年紫砂陶在比利时列日国际博览会上获银质奖章。其他如1915年美国巴拿马国际赛会、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1935年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等获奖艺人中都有利永公司的技师。参加博览会,当时的江苏省实业厅、轻工厅以及一批热心实业救国的知识分子、实业家功不可没,而利永公司也出了大力。
(2)推荐艺人支援山西,传授宜兴紫砂技艺。1915年,经利永公司推荐紫砂艺人李宝珍、杨阿时、吴云根三人应山西省省长之邀,到山西平定县创办平民陶器厂,利用当地原料,带徒弟生产陶器,历时三年。他们还带去了紫砂的炉均釉技术,这可说是最早的支援西部发展,而利永公司则是他们的后盾。
(3)开办陶工传习所,集中培训艺徒。1921年(民国10年)利永公司开办“利永陶工传习所”首批招收艺徒20人,由俞国良、程寿珍、范大生等名师授业。传习所教育严格,经常举行考工比赛,以考促学,培养了象叶得喜、储铭、冯桂林等一批人才。在此以前,紫砂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师承和家传,利永公司开创了企业培训的先河,并为紫砂职业教育作了探索。
三几点释疑
(1)利用、利永公司是同时成立的两家公司,而不是先有利用公司,后改名利永公司。
(2)宣统2年即1910年在南京(当时称江宁)举办“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宜兴阳羡陶业公司的紫砂陶获奏奖(一等奖),宜兴物产会的海竹鼎、宝鼎及大柿壶等10件紫砂产品获金牌奖(四等奖),有文章说是利永公司送展获奖是不对的,因为它还未成立。
(3)1921年成立的“利永陶工传习所”是利永公司所创,有文章说江苏省立陶业工厂开办陶工传习所是不对的,因为此时该厂已关门歇业。但该厂成立时也会聘请技师,也要招收艺徒,也曾进行带徒培训。
民国时期的紫砂业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不断发展,并出现了利永陶器公司等一批股份制企业以及经销生产紫砂的店号、窑户,他们在发展紫砂上所作的贡献应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总结研究,并作为进一步发展紫砂业的借鉴和参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