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调酒器皿——盉、罕见的方脚圆身陶器、标有奇特印章的陶罐……日前,连州某楼盘施工现场挖出了一个西汉土坑墓,在内发现了18件2000多年前的文物,其中陶器16件,青铜器两件。目前这些古文物由建筑工人悉数交给当地博物馆,等待省文物站专家作进一步鉴定。
陶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罕见方脚圆身陶器
经过博物馆人员的努力,这18件文物已基本清理完毕,其中陶器16件,青铜器两件。
连州市博物馆馆长魏文石介绍,从墓的结构来看,这是一个土坑墓,属西汉年代;从18件品这一数量来看,墓主可能是一个大户人家,“说不定是连州当时的一位县官”。
24日,记者在连州市博物馆看到,16件陶器大小不一,最高的有近半米,小则不及手掌,均呈米;其中有个别破损,大多保存完好。而两件青铜器因掩埋时间长,铜器上长满了特有的铜绿,颜色泛白。
记者发现,陶器中有个别还点缀着彩釉,呈青色。魏文石认为,这可能是当时制陶时用来制彩釉的一个实验。
最奇特的是一个方脚圆身陶器。该陶器仅剩2/3,残件高30厘米,以四方脚为托底,上部分则为圆形。魏文石介绍,连州出土很多汉代陶器,这样的方脚圆身尚属首次发现;可能是觚,主要用来盛酒、水等。
奇特印章无人识
在这些陶器表面,均有一条一条的细纹。“这是柏印方格纹,是汉代陶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魏文石介绍。另外,有几个陶器上标着的圆形印章,十分独特。
记者看到,16个陶器中有4个除了有柏印方格纹外,还匀称地标识着铜钱大小的印,印里内容不是文字也非图腾,而是几条线条组成一个宛如“十”字的符号。
魏文石分析,这可能是墓主家族的标志,也可能是制陶师傅的标志;究竟为何物有待省文物专家考证。
而青铜器里,一个名为“盉”的器皿较引人注目。这个“盉”高18厘米,口宽10公分,下有3足,身有一柄,制作十分精美。“这是古代用来调节酒浓度的物品。”魏文石推断,墓主生前应该是爱酒之人。
就该墓发现的文物,魏文石说,从这些制作精良的文物可以说明古时连州的居民已掌握了熟练的陶器和青铜器生产技术,这对研究当时群众的生活习俗和经济状况有独特的科研价值。
■链接
连州出土晋代文物曾改写我国烧酒酿造历史
连州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就建了县。近年来该市在文物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出土了一批国宝级文物。在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了西汉的“朱雀玄武”青铜器,系国家一级文物;70年代出土的晋代“牛耕犁耙田模型”陶器,了连州当时先进的农耕技术,广东省仅出土两件;出土的晋代“蒸酒器模型”陶器,则改写了我国烧酒酿造“始于元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