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的国宝:专家鉴定3次皆为赝品他50元买下现成镇馆之宝

※发布时间:2024-12-2 19:32:52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1978年11月30日,西安市郊区山门口北沈家桥村第三生产队的社员杨东峰,正扛着铲子,按照任务分配,打算铲平一块荒地上堆砌的土丘。

  不知道干了多久,杨东峰得到铲子再一次向地下发掘的时候,突然却听到了碰撞硬物的声音。杨东峰急忙打开一看,惊喜的发现,这竟然是一个陶罐!杨东峰十分高兴,认为里面肯定有什么宝贝,不过结果让他有些失望,里面只有一块黑不溜秋,沾满泥土的石块,雕刻成了一头老虎的形状。

  这让杨东峰有一些失望,但是他还是决定,将这个石块带回去,给自己的妹妹当作玩具。等回到家,杨东峰妹妹将其用水仔细的洗干净,却发现了这块石头模样的老虎,竟然刻下了一排排精密的小字!这让杨东峰对这个石头的期望,又重新被点燃起来,他希望凭此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很快,杨东峰便找到了市区的文物所,他这才得知,原来自己手上的这个东西,名字叫做虎符,是秦汉以前进行调兵的重要信物,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因此很少有人能够流传下来,但是假冒仿造的却不在少数,因此文物所的工作人员断定,杨东峰手上的这个固然是赝品,没有任何的价值。

  杨东峰对此并没有失望,而是继续寻找专家鉴定,然而他先后找到了一位被下放的古玩大师和当地博物馆,专家的三次鉴定结果,均无意外地认为这是赝品。

  当时的杨东峰,家里人突发疾病,需要用钱治疗,对于贫苦的杨东峰来说,这个虎符成为了他最后的希望,为此他找到了一名历史学者陈尊祥,试图做最后的一搏。陈尊祥翻来覆去看了许久,依然不能断定,然而根据杨东峰所说的情况,他还是拍下了:50元!你这虎符我收下了!

  那时的5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抵得上一个工人的工资,杨东峰高兴地回到了城区,然而陈尊祥对这个虎符,却迟迟做不下,他于是邀请了自己的好友,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直一起研究探讨。

  经过陈直的认真研究,加上和其他同行们的仔细探讨,得出结论,这应该就是春秋战国期间,秦国虎符,并不是赝品,刻着40字:兵甲之符右才君左才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虽毋会符行殹。是虎符的重要凭证。而它蒙尘数千年,因为一次偶然发现,得以重见天日,可以说是最低调的国宝了。

  这个消息让陈尊祥等人无比兴奋,他们再次找到了杨东峰,考察了虎符发现的地方,原来这里在古代地名叫做南官道,是过去秦朝东南重兵的要地,能够在这里发现虎符,也就不足为奇,在此之后,人们更是找到了大量周秦期间的竹简,以及陶艺工业品的残片。

  在此之后,陈尊祥便将这块珍贵的虎符,捐献给了陕西省的博物馆,它身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是如今发现的战国秦虎符中年代最早的一件,由于数量极其稀少,价值更是上亿,成为了陕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关键词:汉代陶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