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真迹齐聚现场(组图)

※发布时间:2022-6-17 16:39:54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上周六(8月3日),由本报与双博馆联合主办的公益鉴宝活动,再一次吸引了众多家有藏品的市民热情参与。当天一早,市民就带着“宝贝”从四面八方赶到天宁寺,专家们冒着酷暑,对藏品一一进行鉴定。

  每次鉴宝,都会有市民慕名带上许多古字画前来,而被鉴出为赝品的总是很多,这次也不例外。在现场,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大约有四位市民带来成卷的字画,其中大多数被专家“看穿”。只有一位自称是孙龙父学生的老先生,带来的几幅作品均为名人真迹。

  其中,何庵之的画作《枇杷母鸡图》,一棵缀满果实的枇杷树下,两只憨态可掬的母鸡带着几只小鸡,慢慢踱步。而孙龙父写的是诗词《卜算子·咏梅》,书卷一展开,众人都为之叹然。“绝对是孙老的作品,且是上乘之作。”专家说。持孙龙父作品的老先生自揭身份:“我曾是孙老的学生,这是他在1962年送给我的。”另外,于右任、萧平等的作品也出现在鉴宝现场。

  “这些字完全是从石碑上拓下来的。”市区一位老先生带来家藏的十多册字帖,专家一一翻看后说。从字帖保存的情况,字体及内容,专家认为字帖应该是光绪年前的物品。专家说:“字帖上的字颜体很标准,给初学书法的孩子非常好。”

  一百多年前的玻璃器物是什么样的?在鉴宝现场,一位市民带来的两个晶莹剔透的器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专家说,这两个小物件也属文房用具。一个是蓝色的桃形洗,题材为“三多”,多子,多福,多寿;另一个为深褐色的水盂,水盂采用了二套料的工艺。“两件物品虽都是晚清所制,但用工精巧,形象完整,非常难得。”

  专家鉴宝一般都不评估价格。有位市民带来的瓷制笔架,却让专家们眼前一亮。“清代的,无论是造型,还是品相,都很好,现在至少值2000多元。”记者看到,笔架的造型比较常见,如为蓝色,呈五峰山造型,表面光滑,还印有清新淡雅的花及散落的小花瓣。

  每次的鉴宝活动,诸如陶罐花瓶之类的瓷器都是热点,总有市民抬着大箱小箱送来各种瓷器,这次也不例外。在现场,记者看到好几位兴冲冲带着“宝贝”赶来的市民。非常遗憾的是,经专家鉴定,十有都是仿的新东西。

  不过,总有几件真家伙让在场的人开眼。有位老先生递上一个绿釉陶罐,经专家现场鉴定为宋代的物件。“这陶罐最好的地方就是这一层绿釉,历经几百年,仍有一层光泽。”专家对记者说。之所以鉴定为宋代物件,专家指着陶罐的两个耳朵告诉记者:“与唐代的陶罐相比,宋代的东西要纤细一点。你看这陶罐边上的两耳,细而窄,与唐罐两侧的大耳朵不同。”另外,从这个绿釉陶罐完整无损的品相来看,这应该是出土的墓藏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有位从高邮赶来的先生带来的两只日本茶盅,特别精巧可爱。这两只茶盅直径为三四厘米长,深也在三四厘米间,茶盅底部有水墨图。最有意思的是,茶盅外边包着的一层细密的竹篾。“这是怕端盅人烫着手。”专家现场解释,梦见手机丢了从茶盅的质地、造型及品相,他们判定为清末时期从日本传入国内的物品。“能完整地保存至今,真不容易!”

  

关键词:陶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