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将“笔墨”连在一起说,一来是因为同为书写工具,二来是作为文章、文笔的代称。既然上次写了笔,这次就来说说墨。在古代,墨与砚台也是不能分家的,墨石要在砚台上研磨之后化出墨汁来,才能染笔书写。没有砚,墨也无法起到作用。小时候学书法时,家里大人曾买过不少砚台和墨块,这和我们现在常用的钢笔及墨水完全不属同一体系。尽管我们如今通常不再用毛笔砚墨来书写,而是更多将它们视为书法艺术的一部分来装点生活,但也依然应该了解,在文具进入现代中国之前的漫长几千年里,祖先们究竟是用什么样的物品来为中国文化留下印记的。
《释名》中说:“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砚”的得名是因它的“研墨”功用,换句话说,也就是因为墨石是需要研开才能使用,所以古人就发明了砚这种器物。砚台在中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传说中黄帝就曾用一块玉石雕琢成砚,还刻着“帝鸿氏之砚”的篆书。这虽然是渺远的传说,没人见过这方砚台,但也能说明在久远的上古时期,砚台就已经出现。
石砚是古代最常见的砚台。相传先秦时,鲁国的孔子庙中就收藏着一方据说是孔子遗物的石砚,形制古朴典雅。到了汉代,曹操曾进献给皇室“纯银参带台砚”“纯银参带圆砚”数方。但这还不算是宫中最名贵的,汉宫中还曾有“以玉为砚”的先例。晋代张华写成《博物志》时,晋武帝龙颜大悦,曾命人将于阗国进献的青铁铸造成砚赏赐给他,以表功绩。此外晋以后还流行过一种瓦砚,那时,人们在魏国旧铜雀台遗址下发现了许多当时建台的古瓦,于是便拿来雕琢成砚。这些瓦因为质地精良,做出来的砚台也就非常精致,一点不渗漏。当然,这些奢侈的砚台,不是能拥有的。
除了石砚、铁砚、瓦砚等外,古代也曾出现过木砚。西晋傅玄曾著有《砚赋》,其中提到“木贵其能软,石美其润坚”,说明古代有和石砚相对的木砚。不过,在后世木砚似乎已经不常见了。古代还曾有一种“漆砚”风靡一时,这种砚台正是在砚体上涂漆制成的,而漆砚的砚体通常正是由木材制成,人们还常在点缀以精致的木雕,因此常被作为珍玩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