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探讨发展乐清黄杨木雕

※发布时间:2017-4-28 8:55:2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由此,“工匠”再一次回归到了中国的视野。重树“工匠”、培育“大国工匠”已然成为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质造”“中国创造”,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强大支柱。工匠的提出,对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由此,“工匠”再一次回归到了中国的视野。重树“工匠”、培育“大国工匠”已然成为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质造”“中国创造”,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强大支柱。工匠的提出,对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谓“工匠”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首先是一种。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更好,努力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其次是一种追求。是工匠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以及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无比执著的职业追求。再次是一种品质。是工匠们于产品和品牌,锲而不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品质。最后是一种氛围。是全社会对工匠们的,以及相应较高的社会地位。

  传统手工艺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内涵精深,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审美意识,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是最能体现 “工匠”的一个领域。被称之为“浙江三雕”之一的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发展到现在已经数百年历史,兼顾了精巧的手工艺、灵动的外形、带有传统美学特有的气质,因此成为较为经典的艺术魅力作品。

  乐清黄杨木雕工匠实际上是民族文化共性中个性部分的体现,是乐清文化符号,是乐清人审美意识、人生价值观、教、民族文化意识的体现。我们要把自己根植于时代背景中解读乐清黄杨木雕,既要站在传统历史记忆的传承上,又要站在现代出发点的创新上,从当下出发,建构乐清黄杨木雕的工匠,建立黄杨木雕文化与乐清经济社会的深刻联系,更好地挖掘其深层次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艺术与生活接轨,传承与创新并举,将乐清黄杨木雕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乐清新的经济增长点。

  黄杨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时期,距今约有九百多年历史。相传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乐清艺人叶承荣用黄杨木雕创作了近代乐清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作品《太上老君道祖像》,奠定了乐清黄杨木雕的扎实基础。二十世纪20年代中后期,因朱子常的黄杨木雕作《济癜》、《捉迷藏》在国际展览中连连得,使乐清黄杨木雕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和的重视,黄杨木雕这一民间艺术品种迅速得以挖掘和传承,在50年代初,以著名艺人王凤祚成就最为明显。80年代,随着的不断深入,乐清黄杨木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出现了高公博、虞金顺、王笃纯、虞定良、王笃芳、郑胜宁等一批工艺美术大师。

  经过几代匠人的接力和沉淀,乐清黄杨木雕这块“金字招牌”,显得特别厚重。乐清现有王笃纯、高公博、虞定良、虞金顺、王笃芳和林邦栋等6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中,高公博还是亚太手工艺大师),14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5位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30多位高级工艺美术师。这些乐清本土大师身上,流露着黄杨木雕的芳香,也延续着技艺的传承。

  乐清黄杨木雕是手工密集型行业,对技术要求很高,成艺道漫长。一般从艺人员需要三五年才能创作,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历练很难出好的作品。当前社会信息发达, 年轻人受到浮华世界的影响很难静下心进行木雕制作,很多人会放弃这门技艺。同时,随着这些年经济发展,不少传统艺人也转行从事电器行业,作为浙江三雕之一的乐清黄杨木雕,发展势头缓慢,不少人士担心从业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

  乐清黄杨木雕之所以有数百年的历史, 正是因为工艺的世代相传。黄杨木雕的传统手工艺在功能的使用上、工艺技巧上、题材表现上、选材上等均形成了相对缓慢却又不断传承创新的完整系统,它根植于代代相传的文化DNA基因中。

  乐清黄杨木雕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其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其操作分为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蜡上光、配合脚盆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艺人们付出聪明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做到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黄杨木雕手工艺从技艺的操作层面养成文化,每一代匠人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在传承中积累、延续、发展。

  但是在近年发展迅猛的家居、装饰、旅游市场,乐清传统技艺的创造性能力不强,黄杨木雕出现了固步自封的现象,缺乏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匠心独运”的说法,“匠”是基础,体现的是基本功和专业程度;“心”是提升,体现的是灵感创意和特色创新。二者合起来才能打到“独具匠心”的境界。经济社会和各个行业发展也是这样,只有将创新与工匠的融合起来,才能领略到“匠新”之妙。

  传统的黄杨木雕以单一的人物造型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但随着人们审美的观念发生改变,黄杨木雕原来单一的创作题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由此衍生的镂雕、群雕等多样化的创作题材突破了单一的人物造型, 为黄杨木雕的发展拓宽了方向,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木雕艺术的内涵。除了创作题材外,黄杨木雕的表现形式也出现了变化, 主要是劈雕以及根雕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这一点高公师的作品尤其突出。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 高公师还开发出了黄杨意雕,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价值。这几年,省工艺美术大师高敏创作的“创意雕”,跳出藩篱,根据木材的天然形状和纹理,天马行空,点石成金,将一件件“废料”变成一个个生机勃发的生命符号。

  但是目前,在乐清市场上流通的黄杨木雕作品从题材上看,大部分还停留在佛教、农村和古代人物等“老三样”上,鲜有现代作品出现。乐清也缺少会设计有创新的人才。

  工匠是对黄杨木雕等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一种,工匠象征着一种精致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以及随时代发展推陈出新、尽善尽美的职业操守。同时,中国传统中的“工匠”还有着丰满的价值结构,让传统工匠对造物倾尽其能,实现着物质性与性的和谐共融。

  一是在上的求异突破。要创新乐清黄杨木雕艺术,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艺积累,还需要足够的胆略和全新的。应不断归纳新的符合时代的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纳新。要寻求突破与超越,从传统工艺中总结黄杨木雕的共性,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挖掘、发现、展示黄杨木雕的个性,融入现代风格,结合当今时尚。解放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不同风格的木雕艺术发展。二是在创作内容上的主题多元。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把一些几何图案、文物造型、名画、少数民族、佛教、、教等题材引进黄杨木雕创作领域。吸收传统雕塑艺术的某些元素应用到黄杨木雕作品中,向精致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吸取其他艺术的营养和经验,不断的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三是在市场定位上的细分层次。大师打造精品线,走高端收藏之,量身打造普通消费者喜欢的作品,走亲民线。

  工匠体现为手艺人的价值观,只有每一个手艺人坚守住了自己的情怀,才能“积小流以成江海”,提振黄杨木雕文化产业。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剧烈转型中,“速度为王”成为社会普遍的心理,精耕细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回报,从而导致利益至上的认知错位,“短、平、快”的生产现象“遍地开花”;另一方面,社会的浮躁之风以及管理混乱,如不少评导致浮华之风、手工艺行业管理机制混乱、传承人培养机制缺失等,进一步促使传统的审美理想和文化渐行渐远,与之相关的文化形态变得粗糙和媚俗。完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如建立严格的工匠制度,用制度养成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为工匠;对从事黄杨木雕的工艺美术大师的职业和行为规范做出具体要求,以此强化社会对黄杨木雕工艺文化的认知,以及匠人对职业的认同感等。必须以培养人才来强化输血功能,既可以学习日本的人才培养方式先培养其基本、品德,再进行技艺传承;还要将工匠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中,打造现代学徒。

  工匠的提振还有赖于制作者自身的和责任担当,更有赖于各环节中社会的共同发力,例如黄杨木雕大师要成为行业的带头人;建立黄杨木雕的行业管理机制、建立黄杨木雕工艺的品质鉴定和价值界定管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在手工艺领域的法律法规、规范良好的市场等。

  (一)宣传推介乐清名片。一是加大整体宣传,打响品牌。及时申请“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等注册商标,发挥好“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地标作用,利用“五朵金花”的知名度,加大整体宣传推介,打响乐清品牌。二是加强文化结合,绽放新活力。让黄杨木雕文化活动与“电器文化节”活动相结合,借助其展会资源和营销网络,让传统文化与工业文化结合,绽放新活力。三是借助现代,登上世界舞台。借助“互联网+”等新形式进行宣传, 使黄杨木雕这项民俗文化登上世界的舞台,让乐清黄杨木雕进入受世界友人争相购买的时代中去。

  (二)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作品。一是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实现跨界融合。不断开发市场,积极打造高档、中档和普及型工艺品,让黄杨木雕艺术品走入百姓人家,将产品打进商务礼品、旅游纪念品、家居用品市场。推进木雕产业与旅游业、建筑装饰装潢业、玩具业、娱乐业等跨界融合发展,引导木雕向观光式、体验式、互动式旅游的方向发展。二是加快构建综合平台,扩大产品影响。利用“蝴蝶文创中心”,打造一个以乐清黄杨木雕为主要旗帜,集各类工艺美术品贸易、研发、教学培训、大师创作、加工、会展、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城,形成一个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型工艺品市场和文化旅游、休闲购物中心。三是提高意识,发扬传统文化。通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挖掘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 提升游客对黄杨木雕工艺品的巨大吸引力。同时, 将居民纳人到旅游产业链中, 参与收益分配, 从而形成居民自觉文化传统的内驱力。

  (三)打造乐清城市文化。一是培育专业人才,形成梯队模式。大师兴业原则,加强大师队伍建设,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和振兴行业的基石,鼓励和资助大师带徒,完善师承制。制定人才培养激励措施。要针对黄杨木雕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探索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励,如对大师实行带徒津贴;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传承给予一定补贴;对各类精品、珍品在展评获给予宣传表彰和励等。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办好我市职业中专新开设的黄杨木雕非遗专业班。加强职称评审工作。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要积极推动乐清初级工艺美术师评审工作的启动,优化人才培育体系。二是加强支持力度,发展特色文化。理清思、做好规划,认真制定好乐清黄杨木雕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有针对性的黄杨木雕产业发展方案,把黄杨木雕行业定位为特色文化产业。及时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扶持政策,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和统计系统,以便更好地测算和检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和水平。三是加强金融合作,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改进金融服务,增加对木雕产业的信贷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银、企合作平台,为木雕企业提供信贷授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贷款的“一条龙”服务。对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具有一定的资产和较高的信誉,可尝试针对这类人群开展无抵押贷款业务。

推荐:

关键词:乐清黄杨木雕